彭吉
摘要:音樂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學音樂教育處于整個音樂教育的重要階段,如何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在“新課程、新理念”教學模式下,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能動性,是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和努力實踐的新課題。
關鍵詞:中學;音樂教育;教學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9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1-0213-02
音樂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為中國的音樂教育改革增添了濃重的一筆。新課程代表著新的教育理念,“新”是素質教育的靈魂。音樂是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學科,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研究和努力實踐的新課題。作為一名中學音樂教師,我就教學中的一些體會,粗淺地談談中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1.轉換教學角色,樹立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新理念的重要體現是:“以人為本”,“教育應關心人,尊重人,發展人”。從中我們能夠深切地感受到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要樹立的學生主體地位,首先要轉換教學角色,把原來課堂上以教師教為主轉換成以學生學為主,只有充分調動學生自覺積極地參與教育過程,才能激活他們的內在原動力,最大限度地把他們的創新思維的潛能發揮出來。比如原來上欣賞課,先由教師介紹曲名、作者、表現內容等,還沒聽到音樂,就先把學生限制在一個框框里,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學生的親身體驗,把音樂的多解性變成單解性,使得學生對音樂本身失去興趣,不注意傾聽,放棄了思考與聯想。現在上欣賞課,教師應該讓學生根據自身對音樂的體驗,去理解音樂內容,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用多種思維方式去探索問題。例如,在欣賞《春節序曲》時,教師在放音樂之前,先不要給學生講樂曲名及相關內容,而是讓學生自己先欣賞音樂,為樂曲取名.最后教師再完整地講述內容,引出教材,再播放《春節序曲》的音樂,讓學生比較自己與教師講述的異同。這樣就使學生始終以積極多變的思維參與教學,不僅開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還提高了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和音樂表現力。
2.淡化教學目標,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程一改傳統的做法,沒有明確要求重點、要掌握的知識要點以及背景知識等,教師可以自己擬定教學目標。音樂課堂教學不再是沉悶的,單調的,固定在教室內,以教師傳授的單一模式,變得更加活躍、寬松。對學生來說,音樂首先是生活而不是學科,讓音樂充滿生活,讓生活充滿快樂,這不僅僅是學生的愿望,也是我們所有人的美好愿望。這恰恰是音樂學科和其他學科的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因此,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逐步培養對音樂的感情,是基礎教育階段音樂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終身教育在音樂教育中的最好體現。當然,興趣和愛好的培養不是指一般性的接觸,而是通過正確的音樂教育逐步建立起對高雅、健康的興趣和愛好,這其中必然包含著表現技能和欣賞能力的逐步提高和發展。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才能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音樂上來,從而使他們產生自己的想法,才能創新。課堂上學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專心聽教師講授,能否樂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識,并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開展一系列的學習活動,自覺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關鍵在于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中學生的表演欲比較強,可以經常組織一些文藝小匯演、音樂知識小競賽等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展示自己。再比如中學生普遍喜歡通俗歌曲,在教唱欣賞教材歌曲時可以加入一些優秀的通俗歌曲,如羽泉的《奔跑》、周華健的《朋友》、周杰倫的《菊花臺》等等,從而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興趣是創造力的源泉,是培養創新思維的前提。
3.突破教學模式,拓展學生想象空間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個性,給他們想象的空間,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如在欣賞民樂《百鳥朝鳳》時,我請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可以用畫畫、表演、講故事的方式表現自己對這部音樂作品的理解,結果有的學生畫了一幅百鳥爭鳴的熱鬧場面;有的學生走到講臺前,繪聲繪色地講起森林里兩只鳥兒“吵嘴”的故事……,這些都是通過學生的創造性想象,情不自禁地表現出來的,自然而又富有創意。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人的想象力是無窮無盡的,想象力可以創造出世上最美的東西,拓展學生的想象力,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最有效的途徑。
4.弱化教學考核,鼓勵學生自主評價
新課程對教學考核的標準不再作統一規定,考核標準呈現出較大的彈性和開放度,提倡學生自主評價,讓學生在自主評價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目前音樂成績考核,一般都是以期末一次性考核為主,考核內容與形式單一,考核標準僵硬化。教師應該發揮每位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評分的主人,體現評價的自主化。先學生自我評價,再讓大家審評,最后確定分數。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是好的評委,因此這種考試學生能全神貫注地聽別人,并給每一位同學一個公正的評價。這種考試方式,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們經常會為了一個同學的正確評分,進行激烈的爭辯。爭辯產生不同,不同才能創新。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讓學生知道自己優缺點,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開闊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欲望。
準確地把握新理念,恰如其分地運用新課程培養學生的新思維,新課程下的音樂教育必將顯示出勃勃生機。中學音樂教育處于整個音樂教育的重要階段,在其教學中,著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與創新思維,為其他方面的學習創造有利條件,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是中學音樂教學新課程理念的根本體現。
參考文獻:
[1]?張亞琴.中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5(13):176-176.
[2]?潘哲軍.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思維初探[J].北方音樂,2014(2):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