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海量的數據信息、繁多的數據類型、潛在的價值、超快的處理速度以及高精度的運算程序嚴重沖擊著傳統農業領域。本文結合貴州農村信息化建設實際,分析大數據時代如何完善農村信息化建設。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信息化建設;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3.3;D422.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01.002
1 貴州省農村信息化建設情況
1.1全力推進信息化幫扶農村的工作
自“十一五”計劃實施以來,中國電信貴州分公司加大投資力度對農村地區開展通信網絡建設,建立農村信息網點,將寬帶業務延伸到村,為縮小城鄉貧富差距,消除數字信息鴻溝做出了重要貢獻。截至2010年底,貴州省有超過40%的農村完成光纜建設,拓寬網絡覆蓋范圍。即使用戶身處偏遠村寨,寬帶上網質量與城市無太大差別。電信公司還積極建立農村試點和推廣信息村,并在農村地區大力開展“信息田園”行動,在全省開通96188和96111兩個號碼,農戶通過撥打相關號碼就可以第一時間獲取到農村綜合信息。同時幫助農業種植大戶、特色種植戶建立網站,及時發布農產品供求信息。同時,各級政府部門加大對當地農戶和農村信息化技術人員培訓,借助網絡工具了解與種植、養殖、銷售等相關的信息,促進農民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1.2建設農村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貴州省建立農村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以“三農”信息服務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及人才團隊培養開放平臺,以公益性服務需求,拓寬市場化發展道路,在云平臺基礎上加強農村信息化服務技術研究;在農業生產、農產品推廣方面加大物聯網技術研究;在農業領域中加強大數據分析、技術研究等,盡快形成具有貴州省特色的農村信息化工程體系,增強農村信息化能力,將其在貴州省社會和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1.3打造農村信息化應用示范點
貴州省通信管理局牽頭組織貴州省農經網、移動貴州公司,以及各相關縣(市、區)、鄉(鎮)政府,根據“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分片包干、地方配套”思路,2016年啟動貴州省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截至2016年9月,貴州省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在全省386個鄉(鎮)、708個行政村順利開展,同時在102個行政村內建設了村級農民多功能信息服務站,在全省9個市(州)、28個縣(區)建設30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多功能信息服務站。
2 完善大數據時代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2.1打造信息集成平臺,充分挖掘信息
大數據和數據庫之間存在著一定差異性,兩者在數據思維、處理及來源方面途徑不同。大數據比較注重信息自身價值,在對信息整理、挖掘及共享過程中都需要借助大數據思維和處理方式。通過分析貴州省農村信息服務平臺,發現存在一定弊端,對信息簡單整理和分類,相關專題服務信息種類較少。可以將其看作是結構單一、信息量少的數據庫,且各地區之間還沒有實現信息共享。為解決這一問題,應在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中集合各個縣(區)平臺信息,加強各區、縣間的信息交流,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信息共享。另外,通過招聘優秀信息人員對集成數據信息深入挖掘,使用科學合理方法加大對農產品市場信息分析,積極搭建農產品和市場之間的橋梁,將大數據價值充分發揮出來,確保廣大農民利益。由于貴州省農村情況各有差異,各縣、區信息服務平臺需結合本地實際,重點解決農村農民關系問題并提供特色服務,找出各縣、區特色產品,做好農產品和企業之間的牽線搭橋。
2.2做好信息采集,改進信息收集傳遞方式
貴州省農村人口眾多,除漢族外還包括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瑤族、壯族等18個少數民族,境內地域廣泛,在信息采集方面有很大的難度。一是可以選擇當地有一定權威性的農民,且熟知本地農村、農事作為基層信息采集員,不定期進行培訓,每位信息采集員都能深刻認識信息采集的重要性,提升信息的準確性水平;二是合理縮減傳遞信息層級,在貴州省各地區建立農村信息服務站,增強工作人員采集、咨詢和發布信息能力,提升信息的及時性;三是在農村開通“農民——信息服務平臺”采集信息直通車,為農民提供方便。在大部分信息服務平臺中都設有“咨詢交流”模塊,由于農民沒有認識到信息化服務的重要性,再加上不會“咨詢”,使得該模塊形同虛設。貴州省農村綜合信息中心應對其加大宣傳力度,并告知農民如何使用,充分發揮“咨詢交流”模塊作用,提升信息多樣化水平。
2.3解決信息“最后一公里”問題
只有將信息傳遞到用戶手中,才能將其價值充分體現出來。結合貴州省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民獲取信息的方式,相關部門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在農村加強手機短信服務平臺建設,并降低相關收費標準,主動向農民發送信息。由于農民自身信息意識淡薄,再加上資費較高,大多數農民易處于被動狀態;通過信息服務上門的方式,對農民進行服務培訓和指導工作,正確引導農民借助身邊通信工具獲取所需信息,避免上當受騙;由于農民對多樣化和個性化信息需求增多,應積極組織來自貴州省各縣(區)涉農專家,結合各地情況提出有建設性建議,更好地為農民提供服務;通過大數據思維和層層規劃,完善貴州省農村地區信息化建設,避免各自為政、技術不融合情況出現。
3結語
隨著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運用大數據的思維不斷完善農村信息化建設,不斷縮小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讓農民真正享受到大數據帶來的變化,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周廣竹.大數據時代如何完善農村信息化建設——以重慶為例[J].經濟與管理,2015,(17).
[2]劉國斌,尹航.大數據時代縣域信息化建設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研究[J].情報科學,2016,34(02).
作者簡介:李莉,土家族,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村信息化、農業大數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