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萍
(311100 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主要是由第三方對第三方互聯網支付負責,提供與銀行相對接的支付方式與服務通道,其中包括網絡支付復、資金轉移等。第三方互聯網支付的目的就是要對雙方的經濟權益進行保障,要能夠限制雙方的行為,為電子商務的長效發展做出應有貢獻。第三方互聯網支付經濟法規制的作用就是確保雙方利益不受損害,確保社會經濟能夠得到平衡發展,主要表現在實現基礎與理論基礎兩方面。
第三方互聯網支付,指的是與銀行之間達成協議,在信譽方面能夠得到保障,并且具備完善的服務水平,是一種資金結算的網絡平臺。將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作為支付過程中的中介,這也能夠為交易雙方都提供必要的服務,主要有預付卡的受理、網絡支付等。而對于網絡支付來說,其含義就是以互聯網的形式進行支付,其中有電話支付形式、互聯網支付形式等等。第三方是一個平臺,不包括交易雙方,并不參與交易過程,僅為交易雙方提供資金結算的平臺而已,一般以股份有限公司為存在形式,在服務能力與技術方面都能提供良好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備良好社會信譽。
信息不對稱。市場要想保持高效的交易,就需要具備一定的對稱信息,要掌握服務與產品的詳盡信息,對市場進行公平的交易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在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中會存在一些問題,諸如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交易的全過程由企業進行把控,而且對交易中的信息進行了全面掌握。只有企業才知曉支付過程中的所有信息。在交易過程中,消費者能夠根據實際需求發生指令,但不能掌握全面信息,所以出現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使得市場長存在大量的支付平臺,在規模上參差不齊,在服務水平方面沒有統一標準。如果消費人員不能掌握交易平臺的全部信息,就無法對其服務能力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就可能在選擇上出現問題,如果選擇了服務能力欠缺的企業,會使原本服務能力較高的企業不能進行長效的發展。
權利限制。經濟法中有明確指示,如果市場出現問題,行政機關有權對其進行調控,這也能夠更加清洗的界定權利,避免因濫用職權對市場造成的不良影響與經濟損失。眼下,我國央行能夠對第三方互聯網支付進行規制,目前央行主要的規制對象為商業銀行,其本身與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互為競爭關系,因此央行在二者之間要公平公正的對待。
第一,就是目前的規制措施沒有準確的定位,需要對其進行經濟法規制。第三方互聯網支付是一種非銀行的金融機構,扮演著金融服務中介角色。如果僅通過央行對其進行規制,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監管部門給第三方互聯網支付造成了過多的壓力,會阻礙行業本身的發展,不能找到其中存在的問題。長此以往,就會造成雖然在形式上第三方互聯網支付與傳統金融機構的標準不符,但需使用傳統金融機構的標準進行監管,這顯然不利于經濟法規制達到既定目標。因此,要明確第三方互聯網支付的發展空間,考慮其金融立場,保證交易雙方的經濟權利。
第二,對于各行各業來說,都具備一定的風險。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同樣如此,但通過經濟法規制能夠將風險降至最低。對于第三方互聯網支付行業來說,發展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風險,因此在技術層面要不斷完善,在管理方面則要依賴經濟法規制強化。由于交易過程中,雙方在信息透明度方面比較缺乏,因此監管部門在對其進行監管使會產生一定的困難。企業內部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使資金在流動方面存在風險。我國的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剛剛起步,市場比較混亂,如果沒有技術能力與服務水平的支撐,企業很容易消失。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與財產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在選擇權方面還有所欠缺,種種因素都使得第三方互聯網支付行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阻礙,但通過經濟法可改善第三方互聯網支付面臨的窘境,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市場風險。
第三,消費者權益保障的風險防范機制。在支付過程中,在法律方面如果缺少,就會給消費者的權益造成嚴重損失。所以,要對消費者的知情權進行保障,當消費者使用相關的金融產品時,要能夠掌握產品的真實信息,而且平臺自身也要講信息展示給消費者;要對消費者的隱私權進行保障,第三方支付平臺要保證消費者的信息不被盜取,而且還要在法律中規定平臺要承擔的職責;在維權方面要疏通渠道,為了保證消費者更加便利的進行維權,需要成立網絡機構受理消費者的投訴,制定統一的維權標準,使第三方支付更加規范。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進步,第三方互聯網支付行業較以往有了顯著提高,并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并逐步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民眾生活離不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的身影,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任何行業在剛起步時都會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需要我們積極找到解決方案,幫助此行業快速成長。通過完善的經濟法規制能夠使其在發展過程中降低風險,幫助第三方互聯網支付行業實現長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