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正泉
(337000 江西省廣播電視大學萍鄉市分校 江西 萍鄉)
互聯網時代下消費者有很多的權益沒有得到保障,此篇文章主要討論了關于互聯網下消費者需要面對的許多問題,可能發生的網絡危險等,通過分析這些問題和存在的隱患,來提醒互聯網消費者盡量避免這樣的問題,以及建議國家立法部門盡快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來保障互聯網下消費者的權益不受到侵害。
“消費者”這個名詞的定義,最早是在第一屆日內瓦的年會上提出的,它是指“為個人目的的購買或者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的個體社會成員”。我國法律并沒有嚴格規定消費者的主體資格,一般來說,消費者基本上都是個人。實際上,消費者的含義非常的廣泛,消費者并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的,而是為了自己使用,基本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判斷這個人是否是消費者。其一,必須是個人。其二,是為了自己的生活目的[1]。
如何判斷和鑒別是否是互聯網消費者呢,基本上有兩個標準。
第一,個人有可能是互聯網消費者,而單位一定不是互聯網消費者,顧名思義,互聯網消費者就是指通過網絡來產生購物行為,不過購物的主體是單位,那么就不能算是消費者了,而是非消費者。因此,不能受到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相關法律保護,而應該歸合同法的范疇去受理。如果消費者消費的是信息消費,就是指利用和瀏覽信息,信息消費又可以分為統一付費性質的信息消費和單獨付費的信息消費,比如說,網上購買自己需要的軟件,就是指個人購買信息而進行的單獨付費,而統一付費是指,在互聯網網站上進行的消費行為。
第二,在網上產生的消費是由具有生活目的是判斷是否是一名消費者的重要依據,其主要目的是,區分生產消費和生活消費,從而保障消費者的應有權力。那么,在傳統方式的消費中,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看,其一,看消費的對象,是不是生活的日用品和必需品。其二,看產生消費的主體是個人還是單位,如果是個人,就可以判定是消費者。再來看互聯網消費,它是否也是跟傳統方式一樣來判定呢?其實不是的。因為互聯網消費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互聯網上有普遍性、平等性和目的綜合性的互聯網信息消費。單位和個人都可以從互聯網上獲取所需要的消費的信息,這就是信息消費;個人和單位在獲取互聯網上信息的同時,都有得到法律平等保護的權力,這就是互聯網消費的平等性;在互聯網上消費,沒法判斷消費的目的是為了生活還是為了社會生產,也就是沒法判斷其真實的消費目的。因此,從這三個角度上來看,他們都是消費的主體,都應該的到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保護。
互聯網消費者權益是指國家為在互聯網上消費者提供的通過行使權力來維護自己地權益。主要包括物質利益權和人身權。除此之外,我認為還應當包括專用電信、禁止消費欺詐、廣播電視傳播等權力[2]。
互聯網消費者權益有幾大特點:其一,互聯網消費是通過互聯網這種媒介進行消費的,而不像傳統行業的消費,可以直接面對面的消費,這樣,就容易產生欺詐的行為,并且在涉及到價格的時候,沒有辦法進行面對面的議價,產生問題的概率更大。其二,國家和司法沒有明確表示通過某種手段加以保護。其三,只有在互聯網上被侵犯的權益才受到互聯網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近年來,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也帶動了消費渠道的發展,它通過提供更加廉價的產品,降低成本。這種消費受到了80和90后群體的歡迎。網上消費非常的便利,比如價格便宜,送貨上門。對于商家,好處就更多了,沒有了囤貨的風險,不會受到場地的限制。然而,互聯網上存在大量的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事情。網絡的信息安全是互聯網消費最大的危險所在。已經嚴重阻礙了互聯網消費市場的發展。
1.網絡消費侵權問題
它主要有三個方面。①知情權。消費者應當具有知情權,在網絡上,只能通過網絡上的宣傳來了解產品,沒法真實的接觸到產品,難以保證產品信息的真實性。②履行問題。消費者通過網絡付完貨款之后,經營者通過物流把貨物送到消費者手中,一但經營者不履行售后服務的承諾,消費者就不能享受到這項權利。③消費者公平交易權。當消費者對產品的數量和質量產生質疑的時候,很難維權。
2.安全保障權問題
在網絡交易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消費者在傳遞信息過程中,被從途中竊取,消費者被網絡黑客篡改消費賬號和密碼等,還有電腦病毒的危害,直接將木馬程序植入到電腦中,讓消費者防不勝防。最終,都會使消費者的權益受到損失。
3.網絡廣告問題
現在虛假廣告非常多,消費者很難辨識,并且具有傳播速度快、影響面廣、具有隱蔽性等特點,使很多地區的執法者沒有辦法捕捉到這些廣告。
4.隱私權問題
在互聯網上進行消費之前,都需要進行網絡注冊,這其中就有個人的基本的資料信息,一旦這些個人信息發生泄漏,會直接影響到個人的隱私。
5.格式條款問題
經營者設置了格式條款之后,消費者要么接受,要么拒絕,沒有回旋的余地,由于有一些損害消費者權力的問題的條款夾雜在其中,消費者很難發現。一旦同意條款之后,后期的維權會變得非常的麻煩。
總而言之,互聯網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它雖然讓人們生活更加便利了,但也帶來了很多不好的影響。目前,國家雖然制定了很多關于互聯網的法律法規,但還沒有一部專門針對保護互聯網消費者的法律。傳統購物和網上購物具有不同的特點,傳統的法律不適用于互聯網上的消費。因此,國家立法機關有必要出臺一部關于保障互聯網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來保護他們的權益,以至于更好地促進互聯網消費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