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鷺
(730070 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甘肅 蘭州)
精益管理是由精益生產發展而來的,將最初的在生產領域中管理實踐取得的經驗推廣到企業的每個管理活動中,并將在生產實踐中的具體業務管理辦法發展為企業的戰略管理理念。它能夠通過提高顧客滿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資本投入,幫助股東獲得更大的利益。
精益思想,就是企業的生產價值是由消費者需求決定的,企業的所有生產活動都是以價值流為中心的,把能夠在將來的市場中創造價值的活動都流動起來,使用戶的需求來推動企業產品的生產。精益管理要求企業在開張每個活動時都需要遵循“精益思維”,即以最小資源投入,包括人力、設備、資金等各種資源,使創造的價值最大化,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精益管理的目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企業在資源浪費最小化的標準下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與服務。浪費的場景在企業生產活動中到處可先,主要有:錯誤——生產不合格的產品或服務不到位;積壓——產品生產供大于求;過度加工——加工程序繁雜無效;多余搬運——貨物存放點頻繁變動;等候——產品生產的上一程序效率太慢;多余的運動——職工不必要的體力消耗;不能符合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和期望。精益管理關注的重點的內容就是解決這些浪費問題。
企業生產的整個過程都要圍繞著消費者的需求來設立,最大程度的貼合消費者的愛好。此外,以客戶的需求來明確企業的核心價值,就是使生產活動中的浪費現象降到最低,減少企業產品生產的成本,從而降低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價格,使客戶以最少的錢買最優質的產品。
識別價值流就是在眾多價值流中尋找到能真正帶給企業效益的價值,消耗大量資源卻又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生產活動純屬浪費。“圖解價值流”是識別價值流的核心方法,即畫出當前的“價值流圖”,根據產品族為基本單元,再從站在消費者的位置思考每個活動開展的意義,最后將每一個計劃付諸到實踐當中。在生產制造行業,真正創造價值的是生產線,儲運、銷售等輔助環節對于客戶來講均不創造價值,減少儲運工作量、減少營銷成本是精益管理減少浪費的手段。
將產生效益的各個活動單元流動起來是精益思想的基本要求,它側重于不間斷地“流動”。“價值流”所包含的內涵就是價值的“流動”,但是長期的守舊思想和傳統的做法,例如各個職能部門任務分開(不同部門任務交接時需要等待,效率低)、生產規模擴大(大量待生產的產品)等等往往成為價值不斷流動起來的障礙。精益生產將不產生效率的活動看作是企業的浪費,呼吁企業員工要不斷的與分工化的、批量生產的思想作斗爭。斗爭的最核心武器就是“單元生產”,即單元化、標準化。
“拉動”就是在設計企業投入和產出時充分考慮消費者的觀點,使消費者在需求商品時可以隨時得到想要的產品。遵循拉動規則的時候,由于生產是根據需求設定的,它們可以直接對接,避免了不合時宜,不合需求的浪費,從而庫存最小化,縮短產品的生產周期。
精益管理是一種戰略管理理念和藝術管理,是遵循整體化、細致化的原則,運用程序化、標準化和數字化的方法,使每個活動單元精確、高效運行,最大限度降低浪費。
(1)精益管理首先是具有科學性的。要將精益管理付諸實踐,必須遵循科學化的規則和明確的作業操作,并以此設立合理的管理工具。
(2)精益管理也是一種戰略理念,體現了企業對管理效果的最大化追求,是企業高效化、精確化、更優化思想的貫徹。
(3)精益管理不贊同由人治理,推崇遵循規則意識。規則包括程序和制度,它鼓勵由監督、控制為主的管理者形象向服務、指導為主的管理者形象轉變,將重點放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上。
(4)精益管理研究的側重點是在傳統管理的基礎上提出的完善、提升和優化。
(5)實現精益管理的有效途徑是經過一系列的訓練達,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得到有效提升來實現的。
(6)精益管理不是一場變革,而是一個持續改進的漫長過程,符合管理者的積極引導和下屬的自覺響應的一般式管理模式。
根據對精益管理理念的理解,就公司科研項目管理、產品營銷和人力資源方面,提出如下建議:
產品面對的是市場,是客戶,其價格和銷量很大程度上由客戶決定。公司的生產計劃、排產計劃應充分結合銷售量和市場分析,進行制定與安排。充分應用精益管理理念中的“拉動”思維,明確下游客戶的需求,采用訂單式生產,最大限度減少庫存,降低資金占用成本,進而提高盈利能力。
一般來講,科研開發過程需經過小試、中試、工業化試驗、推廣應用四個階段。按照精益管理的思想,后一個階段是前一個階段的客戶,前一個階段需要圍繞后一個階段的需求開展工作,在未能滿足后一階段需求的情況下,是不允許進入下一個階段的。這也是“門禁式”管理的思路。在科研管理中應明確并細化和量化中試、工業化試驗、推廣應用各階段對前一階段的要求,編制標準化管理模板,制定階段間過渡的評價標準,最大限度減少定性指標,盡可能減少主觀因素,降低研發風險,提高成功率,發揮科技對業務的支撐和引領雙重作用。
提高企業人力資源整體水平的有效方法是能有做到準確用,有效的識別人才。公司每個部門的領導者與普通員工有很大的差異,數量不多,作用卻很大,常常影響所管部門的整體效益和員工的工作態度,因此,實現精益人才管理,必須加強企業的識別人才的水平,優化對公司各級領導者的評價、考核,不斷提高企業用人的科學性,避免因用人不當而造成的人才浪費。公司需細化人才干部培養計劃,把有潛力的員工在關鍵和重要崗位上采用長久的培養和考核,提升管理隊伍的建設,遵循“適用”和“實用”的用人原則,實現企業內部的“才職相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