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慧
(450042 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河南 鄭州)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戰略,當下,我國的社會主義法治觀念不斷深入人心,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落實法治化的要求是我國高校的必然發展趨勢。作為高校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水平與該校的教育質量是直接掛鉤的。在當下社會管理創新的時代背景下,梳理清高校學生管理的法治化內涵,達成對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價值共識是當下的高效管理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
在高校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貫徹落實依法治校的理念和相關的法律精神,以國家法律為根本依據補充和完善學校的有關規章制度就是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最主要的內涵。學生管理的法治化能夠較好的表現一個高校的管理程序的規范性,以下是法治化基本內涵的幾個表現:
高校學生的法治化管理,從動態的方面來講就是一些制度和規范需要應用到實際的管理當中;從靜態的層面來講,是相關部門加強管理工作中的制度建設。在學生管理的工作中,必須要使動態和靜態相結合,以此實現高效管理工作的法治化。
當下,我國高校管理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監督。當相關部門行使相關權力的時候,不是把學生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上,而是把自身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導致濫用職權的現象較為嚴重。在高校學生的管理中實現法治化對于提高學生管理的規范性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就我國高校現階段的發展情況而言,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法律和法規的內容是非常分散的,學校的規章制度如果不能和相關的法律法規相協調,那么執行起來是非常困難的。實現學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能夠更好的協調和統一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相關的法律法規,實現規范化管理。為了保障學生管理工作的協調性和一致性,尊重學生的相關權益,建立和完善學校管理的法律體系是十分必要的[1]。
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2]。在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建設中,筆者認為,應該從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入手,建立和完善學校學生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充分尊重學生的一切權益,體現學生工作的基本規律,做到有法可依;高校內的一些學生工作都要遵循相關的規定,任何行為都不能隨意處置,做到有法必依;高校內部的相關部門需要完善學生管理的監督機制,做到執法必嚴;最后,學校管理需要明確自身的權限和職責,對于學校內部發生的違法行為,絕不姑息,為了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做到違法必究[3]。
想要分析我國高校學生管理的法治化的基本價值,需要從高效管理的現狀以及學生管理工作的特點來著手分析,管理工作的法治化是我國法律在學校管理中的體現,筆者認為,秩序、自由是學生管理法治化最重要的兩個價值[4]。
不管是管理工作還是其它工作,秩序都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學生是學校里最重要的管理對象,因此學生整齊劃一,服從學校和老師的管理是在秩序方面最基本的要求。高校學生都是有自身的特色或者特點的,整齊劃一的管理難免會引起部分追求特色的學生的不滿,學生會感覺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犯,自己的基本權利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這也就是學校的一些規章制度適得其反的最主要的原因。對于一所高校而言,最重要的管理目標是維持良好的秩序,最大程度的避免學校秩序的混亂,因此在法治化的管理模式中,高校負責人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合法權益,在學生事務的處理上體現法治精神,建立良好的學校管理秩序。
學生身心的發展和完善是教育活動最根本的目的。在法治化管理的過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了激發學生的創造潛力,高校需要創新舊的管理模式,將學生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上,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和維權意識[5]。在法治化管理的教育模式中,學生的相關能力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比如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這對學生的自由發展和全面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傳統的高校學生工作管理模式中,一般采取的都是統一管理的方法,學校和學生之間并不完全是平等的,而是一種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學生的個性和特點都得不到重視,仍舊存在侵犯學生的合法權益的現象。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制度的不斷完善,學生在高校中的地位也發生了一系列的改變,學生能夠自主的選課、自主選擇職業,因此如果高校還遵循舊的管理模式,那么對學校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高校的相關負責人需要扭轉對學生管理工作的認識,和學生建立起一種平等的民事法律關系,重視學生的各項權益,做好學生的素質評價、行為管理、學習指導等方面的系統建設,促進各項法治化管理工作的開展。
程序公開,過程公正是現代法治社會的重要特征,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為了保障學生擁有平等的管理權力,高校需要建立相關的系統來保證學生的權利,這也是實現法治化管理的基本保障。高校的管理人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起高效的系統和程序,對于一些能夠影響學生的基本權益的管理行為,必須要及時通知學生本人,在了解了學生的相關意見之后才能夠執行,最大限度的維護學生的基本權益。
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是實現法治化管理的根本保障。在制定或者改善相關的法律制度的時候,學校的相關部門需要做好調研工作,從校內和校外兩個方面著手,建立起相對健全的高校學生管理制度。站在校內高校學生管理制度的層面上,最重要的目標是要保障學校管理制度的穩定性,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和全面發展,提高學校管理人員的基本素質,規范學校的各項章程,根據實際情況修改原有制度不合理的、不完善的地方,保障制度能夠在實際應用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站在校外學生管理制度的層面上,我們主要談論的是我國在高等教育的制度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缺陷,比如一些法律和法規之間存在沖突的關系或者可操作性并不強,這就導致這些法律制度在實際應用中并沒有發揮其真正的作用,筆者認為,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就要從高校學生管理法律法規的立法部門著手,積極編制和修改相關的法律,使其得到規范化的應用。
通過上述的介紹和闡釋我們可以發現,盡管我國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已經取得了很大程度的發展,但是就我國現階段的發展狀況而言,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解決。高校學生管理的法治化是高校貫徹落實相關政策和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筆者認為,高校負責人應該從觀念、制度、程序、權利的保障等方面入手和實踐,法治化管理對于實現高校管理的規范化是非常重要的,僅僅依靠高校自身是遠遠不夠的,想要實現法治化管理還需要政府和學生的配合,才能促進我國高校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