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路磊 寇 羨
(臨夏州動物衛生監督所,甘肅臨夏 731100)
生鮮乳質量安全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生鮮乳質量安全是乳制品質量安全的基礎。近年來,臨夏州奶產業平穩發展,價格基本穩定,養殖戶養殖奶牛明顯增加。新時期監管更加嚴格,轉型升級加快,生鮮乳質量安全整體水平呈現出快速提升的好勢頭。但在局部地區和個別環節,生鮮乳的各個環節都要加強監督檢測,只有采取了科學嚴謹的安全生產監管措施,才能保證生鮮乳的質量安全,不斷提升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
臨夏州奶牛養殖起步較早,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荷斯坦奶牛進行飼養繁殖。2017年,全州奶牛存欄1.58萬頭;牛奶產量達到3.76萬t;奶牛養殖主要集中在臨夏縣、臨夏市的,臨夏縣占全州總數的85%;主要飼養品種有荷斯坦奶牛;存欄999頭以上奶牛養殖場2個,存欄99頭以上的奶牛養殖場4個,50~99頭的5404頭,存欄1~49頭的8058頭。自國家實施奶牛良種補貼和州上實施奶肉牛良種工程以來,奶牛品種質量有了明顯提高,產奶牛平均產奶量提高到目前的4300kg以上;全州奶牛養殖業產值1.8億元,經測算農民從奶牛養殖業中獲得的人均收入為35元。
臨夏州乳品加工企業主要以燎原公司為主,主要生產配方奶粉,鮮奶日處理能力300t,實際日加工鮮奶100t,年產各類乳制品2.7萬t。現有鮮奶收購站8家,日收購鮮奶75t,都取得生鮮乳收購許可證,其中4個奶站為乳品企業奶牛養殖場自建;奶農合作社自建3個,日收購鮮奶3t,收購價為3元/kg,主要向蘭州等大城市的市民零售。全州建有機械化擠奶廳4個,均有養殖場自己使用;養殖場戶均采用小型手推式擠奶器擠奶,主要向周邊村民和臨夏市供應,零售價為5元/kg。
按照《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生鮮乳生產收購管理辦法》和《生鮮乳收購站標準化管理技術規范》等法律法規,在奶牛養殖場、養殖戶、乳品加工企業和州、縣動物衛生監督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在近幾年農業部、省州的例行監測檢查中都沒有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我州生鮮乳質量安全完全處于受控范圍內,整體情況較好,為歷史最好水平。一是督促奶站提升硬件條件,對地面、墻裙等基礎條件進行進一步完善;二是逐級簽訂生鮮乳質量安全承諾書;三是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并要求各奶站嚴格遵照執行;四是健全各項生產記錄;各奶站每天如實填寫,并按要求存檔2年;五是加大宣傳培訓力度,開展生鮮乳質量安全知識的宣傳培訓,進一步提高奶農的生鮮乳質量安全責任意識。
根據調查臨夏州生鮮乳生產情況了解,目前,全州泌乳奶牛單產水平僅為4.3t,與全國平均水平6.4t差距很大,養殖效益低下。主要是因為:圈舍建設標準不高部分缺少運動場、青貯飼料質量不高、優質牧草數量供應不足、飼養管理水平滯后、奶牛疾病防治不到位等因素影響。
全州奶牛養殖和生鮮乳監管范圍從圈舍、繁殖、飼養、草料、疫病、衛生、收購、運輸等多個環節,從業人員文化水平不高,以收購人員、廣大奶農、養殖專業技術人員等為主,人員自身素質和質量安全意識有待提高。養殖戶都是采用手工擠奶或者簡單機械擠奶,這種取奶的方式不僅不夠衛生,所產出的生鮮乳也沒有經過任何檢查,其中存在諸多安全隱患。
在日常監管中,執法人員往往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生鮮乳收購站監管,卻忽視了普通監管,如獸藥作為生鮮乳生產環節的重要投入品,對于生鮮乳質量安全關系重大,人用藥品用于動物,更不能將違禁物質用于治療動物,但是仍有養殖戶抱有僥幸心理。
進一步抓好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和抽樣檢測工作。繼續整治生鮮乳收購站,對每個奶站的基礎設施、衛生條件、機械設備、檢測手段、操作規范、人員素質等逐項落實,要達到農業部要求。嚴厲打擊無證經營、摻雜使假、惡意競爭等不法行為,確保生鮮乳質量安全。定期對奶站、生鮮乳運輸車輛、奶農戶進行抽樣監測,排查安全隱患,不定期進行抽查,提升整體管理水平。加強對奶牛疫病的防控力度。對泌乳奶牛進行定期體況檢測,杜絕人畜共患病的傳播,確保奶牛養殖健康發展。
奶牛的健康養殖是保證生鮮乳質量安全的核心。嚴格落實《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賦予的監管職責,不斷提升全州規模養殖場動物衛生水平和疫病防控能力。要求養殖場進行程序化免疫、標準化飼養。規范養殖檔案記錄和獸藥、飼料等投入品使用,嚴格遵守抗菌藥休藥期規定。結合每年春秋兩季防疫督查和日常監管,及時掌握防疫工作動態,確保免疫進度和免疫質量。督促養殖場做好口蹄疫的強制免疫和奶牛結核病、布病的凈化及乳腺炎等常見病的防控。逐步淘汰落后的手工擠奶方式,機械化擠奶不僅可以從根本上杜絕摻雜使假、防止二次污染,還能有效提高集約化監管水平,增加養殖戶奶牛養殖效益。嚴格按照檢疫程序申報檢疫,場門內可以設立消毒池,以便于出入人員和車輛做好源頭消毒;加強奶牛飼草料及獸用藥品的監管,便于在發生情況時能夠及時找到問題的依據,保證生鮮乳的質量安全。
飼草料奶牛的生產的基礎,青貯飼料是奶牛飼養場牧草飼喂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做好玉米全株青貯的種植、收貯加工,防治霉變,在取用青貯飼料時操作不當也會造成,青貯飼料的二次發酵,防止青貯飼料的二次發酵。在監管檢測中以飼料產品中三聚氰胺和霉變飼料的為重點,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對奶牛養殖戶加大培訓和教育力度,養殖戶不得濫用飼料添加劑、獸藥、違禁添加劑和違規使用抗生素,必須嚴格執行休藥期。對飼料獸藥生產和經營企業進行重點監督檢查,建立飼料供應商管理制度,飼料采購進場前和入庫后的檢驗,確保進入市場的飼料質量安全。
州內收購生鮮乳的乳品企業,必須按照2016年農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發布新修訂的《生鮮乳購銷合同(示范文本)》(GF-2016-0157),與收購站簽訂合同。嚴格按合同規范購銷行為,避免生鮮乳收購價格出現大幅度波動導致壓級壓價和哄抬價格的現象。奶牛養殖戶成立合作組織,與現有的生鮮乳收購站建立制度,簽訂規范生鮮乳收購合同,確保生鮮乳銷售供應相對穩定,構建利益共同體,實現利益共贏。生鮮乳收購站要加強自身建設,使乳品收購企業的監管職能向前移,加大自我監管和約束,保證自身健康有序發展。
規模較小生鮮乳收購站選擇了向臨夏市定點提供生鮮乳,而生鮮乳定點銷售各項設施齊全,但是缺乏檢測設備,與乳品加工企業相比技術標準執行不嚴格,缺乏有效監管,建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應與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加強溝通,建立聯動機制,要求生鮮乳收購站和生鮮乳定點銷售點各自建立獨立的檢測機制,讓不合格生鮮乳無法流通。
奶牛養殖戶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知識獲取單一,進而缺乏法律法規知識,要通過舉辦奶牛養殖培訓班、印發宣傳材料、張貼宣傳標語等方式,加大對畜牧、食品安全、獸藥使用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奶牛養殖場、奶牛養殖戶、生鮮乳收購站點人員及相關技術人員的生鮮乳質量安全意識;加強乳品企業、奶牛養殖戶的生產技術培訓、提高管理水平,使養殖戶由粗放式養殖方式向進行精細化養殖管理方式轉變,降低成本的同時生產優質奶源,同時各級奶業行政監管部門加大生鮮乳生產、收購、貯藏、運輸等環節質量安全監管和生產動態監測,確保生鮮乳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