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平 李小芳 鄭 文 袁可武 石 娟 劉進輝
(1.湖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湖南長沙 410128;2.沅江市畜牧水產局,湖南沅江 413100;3.沅江市環境保護局,湖南沅江 413100)
沅江市地處洞庭湖腹地,位于東經112°14′~ 112°56′和北緯28°14′~ 28°11′。南北長53.45km,東西寬67.67km,土地面積2177km2。全市轄10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和2個蘆葦場,戶籍人口74.9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5.73萬,常住人口69.21萬。全市耕地面積85.58萬畝。生豬養殖歷來是沅江市的傳統產業。近年來,沅江市在各級畜牧行政部門的領導下,積極把握經濟新常態,掌握現代畜牧業發展新趨勢、新特點,加快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通過近幾年育肥豬保險、糞污治理項目、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項目的實施,全市畜牧生產呈現量增質優、結構優化的新局面。調查統計結果顯示,2016年,沅江市生豬出欄72.07萬頭,存欄46.28萬頭。其中年出欄50~300頭的養殖場1246戶,年出欄300頭以上的養殖場226戶;牛出欄2.37萬頭,存欄4.7764萬頭;羊出欄3.2萬只,存欄3.89萬只;家禽出欄551.67萬羽,存欄578.45萬羽,同比下降0.68%、13.78%。
(1)根據湖南省政府辦公廳《洞庭湖區養殖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湘政辦函[2016]55號)的要求,對全市畜禽養殖基本情況及環境污染現狀,按照方案的實施要求進行了調查摸底。全市劃定禁養區45個,禁養區面積215km2。據統計2016年第一次摸底上報情況,洞庭湖內湖沿岸1000m范圍共393戶,欄舍面積283721m2;洞庭湖區集中供水取水點半徑1000m范圍內186戶,欄舍面積90672m2,全市共計579戶,374393m2。2017年元月補報147戶,欄舍面積46488m2,兩次合計726戶,420882m2,應退養存欄生豬15.673萬頭,存籠家禽41.256萬羽。
(2)2017年6月調查摸底統計情況顯示,全市禁養區以外畜禽養殖規模場226個(生豬年出欄500頭以上和其他等當量畜禽養殖場),2016年前國家給予適當支持已配套建設廢棄物利用設施的數量為68個,業主自主建設配套的數量13個,共計81個,畜禽規模場設施設備配套比例35.8%,畜禽資源化利用率達41.5%。
到2017年12月全市已關停退養796戶(包括2016年上報692戶[2016年總上報726戶,其中27戶不達標準,3戶申請緩退,重復申報4戶];漏報對象104戶),拆除欄舍面積333381m2,退養存欄生豬14.476萬頭,存欄家禽40.567萬羽,已全部完成禁養區范圍退養工作任務。
2017年12月,畜禽養殖規模場配套建設廢棄物利用設施的數量為159個,畜禽規模場設施設備配套比例70.3%,畜禽資源化利用率75%。2017年整治目標畜禽規模場設施設備配套比例70%(158戶),畜禽資源化利用率75%。2018年整治目標畜禽規模場設施設備配套比例100%,畜禽資源化利用率實現100%。
(1)部分養殖戶由于利益受損,對整治行動持有抵觸情緒。
(2)退養存在反彈隱患,特別是功能性拆除的對象,監管機制和力度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加強。
(3)環境修復工作難度大,治理資金缺乏保障;特別是畜禽養殖規模場整治提升資金投入需求量較大,工作難以推進。
(4)相關部門對于本次整治行動導致的養殖戶勞動力流向問題及畜禽養殖業今后的發展問題關注不夠。
(1)加強宣傳,形成共識。
各鄉鎮、街道辦事處要根據 《沅江市畜禽養殖區域劃定暫行規定》的通知(沅政發〔2016〕16號),結合轄區實際,完善鄉鎮的“三區”劃定工作。同時通過各種途徑,積極宣傳環保方面的政策法規、“三區”劃定方案,禁養區為法律法規禁止畜禽養殖的區域,將搬遷或關閉或轉產。限養區為畜禽養殖密集并已超過區域內土地承載能力的區域,限養區內畜禽養殖規模實行嚴格限制,不得新建和擴建畜禽養殖場,已有的畜禽養殖場要限期建設配套糞污處理和利用設施,并保證正常運行。適養區為除禁養區和限養區外的區域,可養區內要合理規劃布局,養殖規模實行上限控制,不得超出環境承載能力。提高廣大畜禽養殖戶的法律意識,讓他們充分認識到畜禽退養和改造升級是大勢所趨,提升畜禽養殖戶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2)盡快出臺禁養區內和非禁養區規模畜禽養殖的實施方案
“一刀切”“一掃光”“一頭不留”式的做法,會影響沅江市畜牧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影響了“菜籃子”供給,影響了農民增收致富,不符合國家畜禽養殖相關環保法律法規優化和服務畜牧業發展的精神和要求,應根據沅江市實際情況,在省政府出臺相應的標準方案之后,盡快根據沅江市實際情況,設定禁養區內畜禽養殖的規模標準,出臺實施方案。
沅江市地處洞庭湖腹地,自然和歷史狀況賦予了沅江市是一個富饒美麗的“魚米之鄉”,農業是沅江市的支柱產業,新的歷史時期,如何實現沅江市畜牧業和生態環境友好協調發展?如何實現沅江市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應根據沅江市的實際情況,調整畜禽養殖布局規劃,盡快出臺非禁養區畜禽養殖的實施方案。
通過“提高廢棄物利用水平、推廣生態養豬技術,加強種養結合”的途徑,實現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才能保障沅江市畜禽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3)加強監管,建立長效機制
一是完善審批機制。禁養區內,要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特別是針對功能性拆除對象,避免復養反彈的現象出現。非禁養區內,畜牧部門對于新建場嚴格把好審批關,選址、設計和建設都要把環境保護放在首位;對于非禁養區內已經存在的養殖場,已建的畜禽養殖場沒有糞污處理設施或處理場的,要及時補上。擴建和改建的畜禽養殖場或養殖小區必須配置畜禽糞便處理設施或糞便處理場。二是建立監測機制,環保部門定期對畜禽養殖場的廢棄物排放進行監測,督促達標排放,拒不整改或是整改依舊不達標的堅決取締。三是建立監督機制,充分調動老百姓的群眾監督的積極性,維護群眾環境權益,設定舉報電話、郵箱等聯系方式,對于在養殖場廢棄物排放不達標方面提供線索給以現金及物質獎勵,并做好保密工作。
(4)明確畜禽退養方案的保障措施針對不同的養殖戶,后續要制定不同的方案,對于生活上確有困難的養殖戶,協調村委和相關部門設法解決;對于完全依靠畜禽養殖為生的養殖戶,協調優先推薦工作或與農技站聯系,提供技術培訓,幫助養殖戶轉行。對于將養殖場整體搬遷的養殖戶,政府部門要提供信貸支持、產業扶持等優惠政策,充分利用政策性補償制度,彌補資金補償的不足,充分調動畜禽養殖企業搬遷的積極性,避免因退養返貧的現象出現。
[1] 孫源.禁養區劃定需把握哪些要點[J].中國環境報,2016,(12):1-2.
[2] 王永剛,王旭,李明蔚,等.我國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分現狀及問題思考[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7,33(7):61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