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縣畜牧中心,山西平遙 031100)
我國政府對糧改飼的重視,始于201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在兩會上,李克強總理也在政府報告中指出:要加快推進農牧結合,加快發展農區畜牧業,要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糧改飼”試點,把糧食和經濟作物二元結構改成糧食、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三元結構。對于此項政策,許多飼草專業人士認為,黨中央已經把飼草料的種植與糧食的種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糧改飼”指引導種植全株玉米,因地制宜,在適合優質牧草的地區推廣牧草,將單純的糧倉變為糧倉+奶罐+肉庫,將二元結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調整為三元結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的產業發展模式。玉米青貯把青嫩多汁的品質保存下來,營養價值顯著上升。但是玉米秸稈全株青貯和加工生產的季節性非常強,加工期:每年9月~10月中旬,做好青貯玉米秸稈對種植戶和養殖戶來說,意味著要增加全年的經濟收入。所以搶時間、抓進度相當重要。
“糧改飼”是我國農業進入新階段的必然選擇。2017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四連增”,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隨之而來的問題也顯現出來,糧庫出現了“收不進、調不動、銷不出、儲不下”。進行“糧改飼”,就是把種植籽粒玉米的面積調減下來,種植優質飼草料的面積有所提高,來滿足市場的需求,為養而種、以養定種,既緩解了糧庫出現的問題,又提升草食畜牧業的發展質量。
新世紀后以來,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多年形成的“畜牧業的從屬”地位發生了轉變。我國人均牛羊肉和奶類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2/3,因此肉奶產業的發展還非常大的增長空間。據統計,與秸稈黃貯相比,667m2全株青貯玉米給牛羊有效能量和有效蛋白都可增加約40%,1t牛奶配套的飼料地可以減少66.7m2以上,豆粕用量減少15kg,精飼料用量也可減少25%。1t牛羊肉配套的飼料地可以減少2333.33m2以上,豆粕用量減少210kg,精飼料用量也可減少40%。利用全株青貯玉米,奶牛的平均單產從6000kg提高到7000kg,肉牛肉羊的出欄時間明顯縮短[1]。所以,“糧改飼”既可以減少能量飼料耕地需求,又可以減少進口蛋白飼料,還能提高牛羊養殖生產效率,并且帶動秸稈資源的循環利用。還避免了秸稈焚燒問題,減少了環境污染。
隨著“糧改飼”試點范圍的擴大(2016年已經擴大到11個省區),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能夠認清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的一些困難和不足。
目前,鑒于政府多種項目扶持,草食畜牧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同時由于種養分離和農牧脫節也導致了飼草供給結構不合理,優質飼草嚴重短缺,制約了全省草食畜業發展的質量和速度。在實施“糧改飼”過程中,要做好農牧結合,要求以養定種,需要大面積的種植。大力發展多種種養結合模式,例如“養殖企業+種植大戶”“養殖企業+種植合作社”和“養殖企業+自由種植基地”等。同時飼料作物產業的發展也應該沿著“種植-加工-利用-還田”的食物鏈順序,既有利于草畜配套,糞污還田,也能改變土地的貧瘠化,實現種養結合,農牧一體循環發展[2]。
當前,我國種養業結合的規模化生產水平低,飼草料儲存能力也不足,技術配套應用相對落后,所以當務之急是擴大種養業規模,只有規模上去了,才有條件進行機械化生產[3],才可以利用配套技術。其次要鼓勵農技人員進村進戶,現場指導農民制作青貯飼料,摸索出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技術。同時也加快培育適合當地的青貯品種,為糧改飼提供更多的種源選擇。
農民對糧食有情感,由于原有種植觀念的影響不愿意把土地調整為飼料用地,地方政府以尊重農民意愿為前提,在加大農資投入和落實好農機補貼等惠農政策的基礎上,要做好試點,抓好典型。用鮮活的事例激發農民這個市場主體的熱情。
首先說一下發酵池,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青貯窖太大,不能夠及時封窖,制作期拉長,青貯接觸空氣時間過長,影響了青貯飼料的品質。青貯窖過小,邊角料浪費嚴重。建議500頭牛做一個青貯窖。其次是青貯窖的結構不合理,多數牛場選擇地下式青貯窖,在下雨時積水,冬季雪天打滑,取用時也不太方便,有的地方為了遮雨甚至為青貯窖建了頂棚,造成資源浪費,建議使用地上式青貯。第三切割長度和留茬高度不合理。理論上青貯的切割長度在1.9cm,籽粒破碎的輥間隙應調整為2mm,但是切割長度的設置應根據原料水分的變化做相應的調整,青貯收獲早期,原料的水分含量較高,這時切割的長度可以稍長一些,收割后期隨著干物質含量的升高,應減小切割長度。不能過短或過長,浮動范圍要在1.5~3.0cm之間,再有就是留茬的長度。留茬過低會夾帶泥土,泥土中含有大量的梭菌屬等腐敗菌,容易造成青貯腐敗,留茬過高導致全株玉米青貯產量降低,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合理的留茬多控制在15~20cm。
[1] 王自科.推廣糧改飼,加快甘肅草食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J].中國牛業科學,2017,43(3):74-76.
[2] 張文娟.關于東營市“糧改飼”模式的摸索[J].山東畜牧獸醫,2017,245(6):66-67.
[3] 于康震.糧改飼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J].農村工作通訊,2017,(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