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江津區白沙畜牧獸醫站,重慶 402289)
現在的生豬養殖市場,普遍存在產銷過剩的局面。生豬養殖追求高利潤,不在技術和管理上下功夫,勢必會影響最終的養殖效益。文章由此而展開論述,就相關問題做要點闡述,以供參考和借鑒。
養殖優良的種豬,優化種群的結構,是提升生豬養殖效益的關鍵措施。對于自繁自養、仔豬銷售為主的豬群,可利用生豬市場銷售低迷,或者繁殖任務較輕的情況下,及時購進良種仔豬以實現改良本場生豬豬種的目的。為此,注意及時淘汰劣質豬種,那些遺傳性能差,產仔率低,生長較為緩慢的豬種,務必及時淘汰不用,以減少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注意豬場引進良種豬,利用節約的生產成本,靠著價格較低的市場機遇,根據事先設計好的思路及時引進良種豬種,優化配置優質種群,確保在市場復蘇時能夠迅速地投入生產。
根據以往的生產經驗,內三雜、內四雜、DLY等品系的生豬,最適宜的出欄時間約在110kg左右。而如果錯過這一有效屠宰期,將大大增加生豬體內脂肪的積累,而影響到生豬豬肉的品質。同時,此后養殖飼料的投入,將大大增加養殖成本。為此,待到生豬市場開始回暖時,本著降低養殖成本的目的適時出欄,確保養殖利潤的最大化。
生豬養殖生產在不同的階段,會面領著不同的養殖階段任務。筆者重點自如下三方面做要點闡述,以供參考和借鑒。
搞好哺乳期養殖管理,首先,應注意溫濕度的控制。通常情況下,適宜的溫度應在18℃~22℃之間,適宜的濕度應在60%左右。同時,注意場內空氣質量的改善,合理舍內通風。其次,保障仔豬及時吃乳,吃好乳,吃飽乳,同樣很重要和關鍵。同群中,有體弱的仔豬,可人工輔助喂奶。哺乳期仔豬注意補鐵,用105~200ml的鐵制劑補鐵效果更好些。同時,注意豬舍消毒,2%氫氧化鈉消毒藥劑全面徹底消毒,能確保哺乳期仔豬的健康茁壯成長。
仔豬斷奶之前的一周要對豬舍做好清潔工作,要保障豬圈內部的溫度和濕度合適,通常溫度控制在20℃~25℃,同時保持空氣流通。出生兩個月之后要做好生豬的免疫接種工作,主要接種的疫苗有:豬藍耳病疫苗、豬圓環病疫苗、豬流行性腹瀉疫苗等。在進豬圈之前,要對每一頭仔豬進行檢查,做好仔豬的驅蟲工作,并且要時刻關注仔豬進食的情況,一旦發現有疾病的仔豬,要及時做好隔離工作,并加強治療。同時還要注意飼養密度必須要科學合理。
育肥豬的飼養管理主要要做好飼料供給工作。生豬在育肥之前一般采用的是干粉飼料,一天喂3~4次,進食不限量。生豬育肥時每天喂2~3次,進食不限量。另外,要控制好肥豬舍的溫度與濕度,濕度一般控制在50%~70%之間,而溫度根據天氣情況,通常控制在16~21 ℃之間,保持肥豬舍的空氣自然流通。當肥豬體重達到90~100 kg,并且做好疫病檢查,就可以在市場上銷售了。
養殖場戶要根據自身的發病史及周圍的疫情形勢制定適宜的免疫程序,并嚴格實施。在炎熱的夏季,一定要做好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藍耳病等疫病的免疫注射工作,根據當地疫情形勢適時開展豬肺疫、豬丹毒、細小病毒、偽狂犬病、鏈球菌、附紅細胞體、弓形蟲、大腸桿菌等疫病的免疫工作。
嚴格消毒管理,規范消毒管理制度,是有效清滅場內致病菌,大大降低生豬與致病菌的接觸概率,而避免各種病患的感染可能。嚴格消毒管理,應注意幾種消毒藥劑的輪換使用,舍內消毒可用百毒殺、季銨鹽類等等,舍外消毒可用燒堿溶液。空舍消毒,應先清掃,后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最后,選用燒堿、過氧乙酸等等,徹底消毒圈舍。
做好引種檢疫,種源地要健康,引進種豬要隔離飼喂。經30天的隔離觀察,確保無病害后,方可混入大群飼喂。處于科學防病的角度考慮,建議根據地方流行病發生情況,對引進的豬群能例行1次免疫接種。
病死豬是重要的傳染源,在豬病傳播感染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著科學防病的原則,對病死豬的處理務必要及時,徹底,嚴格遵循無公害化的原則。無公害處理場所務必要遠離豬場,做好掩埋消毒管理工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安排專業的無公害處理場受理。
[1] 蔡小麗,陳進.探析生豬養殖中標準化養殖技術的運用[J].甘肅畜牧獸醫,2016,46(23):137-138.
[2] 羅祥莉.畜牧養殖技術推廣存在的弊端及改善的策略[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7,(11):37.
[3] 張成林.關于基層畜牧養殖技術的探討與分析——以生豬養殖為例[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3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