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果洛州瑪沁縣畜牧獸醫工作站,青海果洛 814000)
棘球蚴病不僅僅會嚴重影響到牛羊的正常生長發育,同時也會給人類健康帶來嚴重的威脅。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深入了解棘球蚴病,從而為切實做好防控奠定基礎是尤為重要和關鍵的。
棘球蚴病的本質就是一種寄生蟲類的疾病,主要的致病原因就是細粒棘球絳蟲,通常會寄生在牛或者羊的肝臟部位,所有的哺乳動物也都很容易感染。這種疾病目前呈全球性分布,尤其是在以畜牧業為主的國家就更為嚴重。
首先,關于調查的對象
為了進一步了解瑪沁縣牛羊棘球蚴病的感染情況,對瑪沁縣四個不同鄉鎮的牦牛和藏羊進行了調查,調查的樣本數量一共是1617,其中牦牛和藏羊的樣本數量分別是490頭和1127只,檢查的主要方法就是肉眼對肝臟部位和肺臟部位進行觀察,用手進行觸摸。
其次,關于調查的結果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在被調查的四個不同的鄉鎮中,牦牛的棘球蚴病感染率是8.27%,但是在肝臟部位和肺臟部位表現了比較大的差異,在肝臟的表面并沒有發現包蟲的存在,但是在肺臟的表面,存有包蟲,包囊的數量在一個到三個之間,而藏羊的疾病感染率更高,達到了62.21%,而且在肺臟和肝臟都發現了包括,包囊的數目在一個到十三個之間,而且在被調查的四個鄉鎮中,無論是在感染率,還是在感染的強度方面,都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差異。
通過這次調查發現,相對于牦牛,藏羊的疾病感染率更高,而且差異極其顯著,不僅僅影響到畜禽的正常生長發育,而且也嚴重威脅著牧民群眾的健康。
事實上,究其原因的話,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就是源于瑪沁縣相對特殊的地理位置,瑪沁縣處于青藏高原的腹地地區,海拔非常高,交通不便利,而且牧民的居住是相對分散的,再加上落后的理念,幾乎沒有意識到做好驅蟲工作的重要作用和積極意義,因此,很少甚至是根本沒有采取任何驅蟲措施。
其次就是對于感染疾病畜禽的肝臟和肺臟的處理不夠科學,隨意丟棄或者將其喂給自己家飼養的犬,這樣就很容導致棘球蟲絳蟲得以大量繁殖和寄生,它們的蟲卵就會隨著糞便對草場導致污染,進而導致牛羊和犬之間的惡性循環和感染。
要想真正做好棘球蚴病的科學防控,筆者建議應該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努力:
首先就是做好中間宿主疫病的檢測工作
中間宿主疫病的檢測工作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剖檢的辦法來對當地的牛羊棘球蚴病的實際感染情況進行基線的調查,可以在定點的屠宰場或者屠宰點對屠宰家畜的肝臟和肺臟棘球蚴的包蟲情況進行檢查,并且對典型的包囊進行收集,做好登記,血清學的方法可以作為補充。
其次就是做好終末宿主疫病的監測工作
終末宿主疫病的監測工作主要就是運用犬糞便的抗原檢測法,對棘球蚴病的感染情況展開調查,而剖檢的方法則可以作為補充調查,在不同的鄉鎮進行采樣,主要就是采集新鮮的糞便,將其放置在帶有蓋子的、劑量是50ml的、尖底的離心管中,將其保存在-20℃的條件下,同時做好犬糞便樣本和戶主信息的登記工作,通過對犬糞便的抗原檢測,就可以更好、更加全面了解當地犬棘球蚴病的感染情況。
第三就是要切實做好檢疫監督和無害化的處理工作
檢疫監督和無害化處理,具體來說,就是要不斷加強對屠宰場或者是屠宰點的檢疫工作,以及對已經發生病變臟器的無害化處理工作,嚴格落實相關的規定,尤其是對于已經檢測出棘球蚴病的牦牛或者是藏羊的臟器,一定要切實做好無害化的處理工作,一般就是高溫高壓或者是焚燒,抑或是深埋處理,絕對禁止出售,在屠宰場所不僅不能養犬,而且也不允許犬流入到屠宰場所。
第四就是要進一步做好犬類的驅蟲工作
做好犬類的驅蟲工作對于做好棘球蚴病的綜合防治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基層獸醫站一定要切實做好建檔和相關的登記工作,切實做好犬投藥,月月驅蟲工作,具體的做法就是按照每公斤體重十毫克到二十毫克的劑量采用吡喹酮進行驅蟲,最好是每一個月進行一次,在驅蟲工作密集進行一年以后,根據實時的監測情況做好分類驅蟲工作,做好記錄。
最后就是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尤為重要,務必要立足實際,切實做好專業人員棘球蚴病的防治和培訓工作,全面提升防治水平,采用一些大眾能夠接受的方式,做好廣泛宣傳工作,讓棘球蚴病防治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導大家轉變傳統的、粗放的飼養管理方式,強化防疫意識,盡快形成群測群防的良好防治局面。
從上文的論述中,我們對于棘球蚴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也意識到其可能導致的嚴重危害,為此,筆者建議,一定要樹立先進的理念,以此為指導,在當地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相關部門的引導下,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切實做好科學防治工作,保證牦牛和藏羊的正常生長發育,全面實現畜禽養殖的預期良好經濟收益。
[1] 王建國,蘆鶴苓,范玉玲,等.天祝縣松山鄉棘球蚴病流行狀況和傳播因素分析[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1996,(3):73-75.
[2] 徐天德.棘球蚴(包蟲)病及其在青海省的流行現狀[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1991,(2):36-38.
[3] 張長英.烏蘭縣牦牛和半細毛羊棘球蚴病感染調查及其防治[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08,38(1):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