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明
(133002 延邊大學 吉林 延吉)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大家對醫療保險越來越重視。但是,目前我國的醫療保險相對不夠完善,尚未出臺有效的醫療保險法。立法混亂,層次低等一系列問題都出現了。已不適應新的形勢和發展,醫療保險法律問題也同樣面臨尷尬的局面。出現一些如醫患關系等問題。如何完善醫療保險的法律法規,已經迫不及待需要解決。深深引發我們的思考。
醫療保險是指通過國家立法,按照強制性社會保險原則,基本醫療保險費應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按照國家規定按時足額共同繳納。我國醫療保險主要分為農村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目前在社會醫療保險領域,我國僅有2010年頒布的《社會保險法》對相關問題的一些原則性規定,國務院行政法規方面的立法也處于一個較低的層次上,大多以“決定”“意見”“辦法”或者“暫行辦法”等形式出現,在基本具備狹義上法律效力的“條例”和司法解釋層面,目前尚沒有一件。立法層次低。大量的涉及醫療保險單項事務的部門規章以及為數更多的政府紅頭文件承擔著醫療保險法應當承擔的職能。
我國經辦機構在整個醫保體系中的法律地位不甚明確,為基本醫保領域的改革制造障礙。我國現有的醫療保險經辦機構體系包括中央和地方兩個層次。
中央層面經辦機構定位是比較明確的,即“綜合管理全國社會保險基金和社會保險經辦業務工作的部直屬事業單位”,可歸屬于“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之列。但是,地方社保經辦機構的法律地位存在著界定上的難題,從職能來看,地方經辦機構是一個集行政管理權和經辦服務于一身的組織。帶有強化機構行政執法能力的色彩,與“全面提升社保經辦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的目標導向并不存在直接的契合。
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管理機構和經辦方式方面也存在著問題。由于普遍存在的鄉鎮管理資源的緊張,新農合制度主要委托基層的鄉鎮衛生院經辦。各地頻發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套取新農合資金的現象有很多。
我國醫療保險分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農村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由人社部的社保經辦機構負責,農村的新農合由衛生部門承擔。這樣形成了社會醫療保險長期以來分離管理的局面。城鄉醫療保險差異大,不利于國家統一管理。
美國醫療保險法律很完備,主要分公立救濟和私力救濟,私力救濟相對來說富人來說保障非常好,如果是窮人可以選擇公立救濟,也就是福利救濟,窮人相對交的比例也比較少,針對退休的和老年人,也有專門的優惠政策,美國醫院遵循先救濟,后繳費政策。即使身份不明的人也要進行先救治。針對低收入和老年人,也有專門醫療福利保險計劃來保障他們。針對低收入和個人,提出醫療保健計劃,由州政府負責。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國家之一,它一直堅持推行強制性的社會保險制度,表現在醫療保險方面也是如此。德國實行的是一種強制性的、以社會健康保險為主、輔之以商業保險的醫療保險制度,德國政府在醫療保險領域作用很大。政府主要作用就是設計制度和制定相關法律,擔當中介及進行仲裁,處理各方面利益矛盾。
我國要初步建立全國性醫療保險基本法,由人大機關進行立法。提高它的立法等級。只有中央統一立法標準,地方才不會亂來,醫療保險制度才能真正惠及民生。因此,未來在地方醫療保險立法方面比較可行的方案是,從目前的政府立法盡量轉向人大立法,提高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學性,兼顧和協調各方主體的利益。
我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服務能力不足的根本癥結在于法律地位界定不準確。未來應當在立法中將經辦機構定位為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特殊類公益事業單位,實現法人治理模式下的“政事分開”,為改革提供合法性依據。具體措施包括在外部弱化經辦機構的行政管理職能,使之擺脫與地方政府行政部門的隸屬關系,促使其能夠獨立履行義務、承擔責任;在經辦機構內部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實現成為專業化機構。
在機構建設方面,與公共服務平臺聯動。整合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管理機構,實行歸口管理、統一管理,通過體制機制的統一,避免各自為政,提升工作效能。維護廣大公民權益,嚴禁受歧視??床〔辉陔y,有統一標準。促進社會公平。
我國醫療保險制度是惠及民生的一項重要制度。它很好的保障廣大公民的健康權益。但是,目前國內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相關醫療保險立法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法律制度還不夠完善,本文主要從立法,實際運行中兩個主要大方面提出一些問題和相對應完善建議。希望我國醫療保險法制越來越健全,朝著良性方向發展,社會也會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