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華
(433000 湖北省仙桃市成人教育中心 湖北 仙桃)
民商法教學是一門枯燥繁雜的課程,而案例教學法剛好解決這一難題,教師在講課之前準備好真實具體的案例借助案例與學生互動,達到活躍氣氛學生學習充分的目的。
民商法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具有極高的實用性,同時也具備內容精彩多樣的特點。傳統的教學基本為教師臺上唾沫四濺講的眉飛色舞,而學生則是默默聽著,缺乏活躍氣氛,時間稍微長點學生便感到枯燥無味從而失去學習興趣。但是在民商法教學中卻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用活生生的實際案例,教師帶動學生融入到案例中,在案例中體驗民商法的魅力,使之產生濃厚興趣,從根本解決學習積極性問題。
傳統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這項能力上有著不足之處,常常出現理論知識非常強,但是無法運用到實際中的尷尬局面,這點完全可以利用民商法教學理論性和實踐性兩大特點來進行彌補。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列出經典案例讓學生自主處理,引導學生拋棄以前陳舊的死記硬背方法采用理性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的方法,基于陶淵明的“不求甚解”,采用案例教學法擺脫無腦的背誦理論知識變成理性理解記憶,實際感知到案例,大腦思考運轉自己討論得出合理的解決方法,知性解決紛爭,陳述令他人信服接受的觀點。
傳統陳舊的教學方法存在著師生身份高低,學生不敢闡述自己想法,課堂不敢不嚴等弊端,極大阻礙了師生的交流,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積極性低下,抑制了課堂學習氛圍。而案例教學法采用學生群策群力眾人出謀劃策共同探討來解決一些經典案例的方法來避免傳統教學枯燥無味的弊端,能夠充分活躍課堂氣氛,將師生交流推上制高點,拉近師生關系,達成亦師亦友絕妙狀態。
選擇案例時尤為重要,如果案例選取簡單且較為單一,僅僅當作課堂內容補充,這就失去了案例教學法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所以選取案例時一定要選取多面性、復雜性的經典案例,將案例教學法的特點優點展現出來,達到理想目標,讓學生充分發揮出自主思考性進一步提升學生自身各項能力。
案例教學法具備將激發學生積極性讓學生踴躍發言敢于表達自己觀點等特點,讓其面對不同案例敢想敢說。課堂上教師應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大致分為四步:①明確規則。教師可以根據案例內容對學生進行分組,合理安排思考、談論、發言時間。②提出觀點。在每個小組思考討論結束后選舉一位代表人進行發言,小組發言人發表意見時其他小組認真記錄并思考待發言結束提出疑問,進行更深入探討。③學生探討。學生眾多難免意見不同,此時教師應該掌握時機適當引導學生恰當討論,適時指導發言,也能讓師生關系更緊密融洽。④反思案例。當案例討論結束后,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對此次案例進行總結反思。
由于本科生對于學習民商法基礎基本為零,教師可以借助案例教學法的切合實際性來帶動課堂氣氛,由教師引導學生如何分析案例,將案例作為課堂輔助工作帶領學生。此時教師應當首先注重學生對民商法的興趣培養,切勿一味灌輸而是將案例教學法輔助民商法教學潛移默化至學生腦中,學生興趣自然而然也隨之生根發芽。當學生興趣激發好了基礎知識牢固后開始進入人分論的學習階段時,教師可以適當加大案例難度,對學生進行指引讓學生自主探討,這樣有利于學生掌握精確分析案例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盡早形成正確的法律思維。
本科階段的學生對于理論知識已經較為強力,此時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理論知識和實際案例結合的能力。關于書本上的知識,教師可采用“學生當教師”的方法進行指導,即由學生上臺講解,由教師適當補充。每一門課上課之前教師運籌帷幄上策劃好本學期的專題內容,由學生自由分組,需要講解的專題內容根據自己興趣愛好挑選。開課第一個專題可以讓教師講授,講授時適當加入一些能讓學生感興趣且有助于學習效果的經典案例,讓學習自主發問,自由討論解決。有了第一個專題案例的基礎,后續就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教師掌舵把握專題方向,主題環環相扣,在理論基礎的支撐下,開始嘗試讓學生解決一些實際的具體的法律問題。
簡而言之,現如今素質教育普及下,民商法教學采用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強有力的可行的高效的且普遍的教學手段之一,它的強大不僅僅在于方便教師講課,更多的是便于學生對民商法的認知、學習而且易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健全完善的法律思維,讓學生敢想敢說勇于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