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羽
(710054 陜西省法官法警教育培訓中心 陜西 西安)
之所以執行異議法律制度,就是為了要解決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執法不應當或者有所偏袒等問題。但是在我國民事訴訟法當中只是做了大概的說明,主要提出異議的主體必須是訴訟者本人。使出了案件雙方當事人之外,利益受到嚴重侵犯,與本案件有著直接聯系的關聯人員。但是執行法律也只是規定了當事人若想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只能通過申訴。但從這一點來說,就和法律所提倡的公平、公正背道而馳[1]。
我國法律異議執行制度針對案外人所提出的異議,最先是通過審查員來進行直接調查執行的。但是對于審查人員他們在進行調查期間所走的調查程序,并沒有相關的法律給予規定,甚至也沒有對應的日期說明,最終所作出的判決結果也統統來自于審查機構的內部說明。從這一點看,也和法律所提倡的公平性背道而馳。假如說案件當事人對案外人所提出的觀點進行反駁,并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個時候同樣也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作為憑證,這就是法律當中所缺失的一環[2]。執行異議制度只是單純的對案外人的合法權益給予重視,但是并沒有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作出任何保障。審查人員的受理期限和調查程序,都缺乏一定的權威法律作為憑據支撐,從上述的這幾點當中來看,就和法律所提倡的公平公正性大相徑庭。
民事訴訟法當中并沒有對所執行的異議制度有所規定,缺少了法律人員的監督管理,其功能的主要作用也在漸漸喪失。案件主體人員在執行法律規定過程中,由于缺少相關律法的保護,一旦摻雜了一些利益糾紛,很容易受到來自第三方的脅迫,嚴重者,甚至對他們生命造成威脅。在法律訴訟流程并未獲得有效完善的前提下,少了對應的監督管理,致使無論案件人還是案外人,他們的法律權益、甚至人身安全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并且在執法的過程中,難免還會出現監守自盜的情況,一些執法人員往往會因為某種利益關系,利用自身職權做出一些違法越界的事情。假如說出現調查人員和案外人員狼狽為奸的情況,那么執行異議制度所存在的目的也就形同虛設,反而會成為案外人員有恃無恐的依仗,嚴重情況下,就會對案件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無法估計的損失。
以上所闡述的內容,主要是針對我國法律異議執行制度當中所存在的弊端進行簡單敘說,不能讓法律異議制度喪失它本有的功效。如果不能對案外人員的合法權益作出真正意義上的保護,那么就更談不上法律所具有的公平公正效益。因此,本文就從多個角度著手,對該部法律體系提出對應的完善策略。
我國現有的法律意義制度對于相關主體在規定上存在一些疏漏,這也會對案件審判展開過程中所規定的結果造成影響,因此對主體的明確和提出條件的規定,在這時候看就顯得非常很有必要了。
在法律規定中對法律實施過程中,假如案件當事人在對案件產生某種疑惑,或者強制執行行為出現的侵害行為,這個時候法律就必須對這種行為作出一定的規劃,具體的要對異議審查人員作出強調,讓他們知道具體要從哪些方面對調查在執行法律的過程中主體權益受到侵犯的情況,或者是如果案外人員對所做出的審查結果表示不滿意、或是存在疑惑、要求上訴的時候,可以直接在法律異議執行制度當中找出對應依據[3]。
通過上述的分析表明,當前的法律異議制度實際上早已經和現實執行過程產生了嚴重的分化,形成了一道無形的屏障,兩者之間可以說是恩怨頗多。從法定效應上來看,隨著民事訴訟案件不斷朝著復雜多變化的方向發展,案外人員也是越來越想借助法律異議執行制度來對自身的權利做出有效維護。但是很可惜的是,異議執行制度當中目前并未將特定的法律依據賦予所規定的內容。對于審查程序和審查期限并不多設任何限制,因此我國法律需要就這一塊的空白做出對應的改善。目前最要緊的就是對執行異議制度當中的規定設立一定的法律依據,并且對審查機構形成一定的限制,不需要將精力在盲目的花費到無用之處。
身為國家執法人員,法律監管人員的言行舉止都代表著國家形象,他們自身更應該要以高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為此,執行異議制度的法律人員,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思想覺悟,在其位,守其職,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在執法過程中要時刻記得自己的職責,時刻秉承公事公辦的態度,做到不偏袒、不偏護、公平公正,固守本心,不被利益所誘惑,要以提升自身道德素養和職業操守為己任。凡是案外人員所提出的各項異議,必須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走程序,對法律事件進行公平公正處置,以此來維護法律的威嚴和在人民群眾心目當中神圣的地位[4]。
總之,本文是基于我國執行異議制度的現狀并提出的相關改善測量,希望可以為我國執行意義制度的不斷改善提供一些參考意見,以此來對民事執行當中的各方平衡利益做出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