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悅
(730070 甘肅政法學院 甘肅 蘭州)
在知識經濟時代,專利技術轉化對推動地區產學研合作、拉動地區經濟增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實踐證明,完善的法律政策體系才是專利技術轉化的良好保障,本文從專利技術轉化的現狀入手,展開其相關法律對策研究。
2013年我國的專利申請量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申請量的增速躍居世界第一,達到了33.4%[1]。從專利申請量來看,我國專利制度確實有很大的激勵作用,但專利技術轉化依舊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如以下幾點:
據統計,近幾年來我國的專利技術轉化率基本維持在25%左右,其中民間發明的專利技術轉化率只有5%。2011年我國個人發明的專利轉化率不足5%,高校的專利轉化率僅為5%,我國專利實施率為0.29%[2],專利技術轉化率低是我國目前在專利技術轉化方面存在的嚴重問題。
據統計,國內有效實用新型專利存活時間超過五年的僅占13.7%,國內有效的外觀設計專利存活時間超過五年的僅占8.1%,國內發明專利的壽命基本在五年左右,實用新型專利為三年左右,外觀設計專利也是三年左右。專利存活率低直接導致了大量的專利技術在沒有進行專利轉化之前就走向了滅亡。
從我國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專利轉化現狀來看,企業的專利轉化率明顯高于科研機構,科研機構和個人申請的專利很多都僅僅停留在了技術層面,沒有進一步轉化。同時,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較高的地方大多數都位于東部地區,而西部和中部地區的轉化率與東部地區相比較存在較大差異。
現階段,我國專利技術轉化的法律制度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在立法方面存在很多空白,且現行立法分散于某些部門法和地方法規當中,效力層次低下,沒有可操作性。實踐中,不少地方法規與上位法發生沖突,產生了法律適用上的矛盾。例如在《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中規定職務發明專利可由職務發明人自行實施轉化,而《專利法》中明確規定職務發明的專利權屬于發明人所在的單位,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因此,兩者存在規定上的沖突。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信息轉播速度的劇增,由于我國風險投資法律制度還不夠完善,沒有更多的法律制度來保障投資人的資金安全,導致投資人承擔較大投資風險,以至于參與風險投資的投資者減少,專利技術轉化率低。其次,我國的風險投資較為分散,要求風險投資者必須具有雄厚的資金保障,但我國《商業銀行法》和《養老基金管理規定》規定養老基金和商業銀行不能參加風險投資,這使風險投資的發展收到了很大的立法限制。
我國關于專利技術轉化的稅收優惠政策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從整體來看,很多政策的制定都僅僅針對的是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地區的發展需要,分布都很零散,缺乏統籌規劃,并且法律條文模糊,在執行過程中也會發生斷章取義的現象。同時,稅收優惠政策的對象較為單一,僅僅針對的是科技企業,一些科技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卻不進行科技研發,不利于提升非科技企業進行科技研發和專利創新的積極性。
通過對上述提到的我國目前在專利技術在轉化中所出現的問題,為促進我國專利產業的發展。針對相關立法有以下幾點建議:
目前,我國的專利法律制度有必要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首先,應將現行的專利法律制度整合起來,新的制度應當不僅僅注重專利創造本身,更多的應關注專利技術轉化方面。例如美國相繼制定《技術革新法》《技術轉讓商業化法》等多部法律,以完整的法律體系極大的促進了其產學研合[3]。但我國如果要制定一部《專利成果轉化法》,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就目前的現狀來看,我國應當從部門法著手,將分散的法律整合起來,從不同的角度制定法律法規。
我國目前應該盡快出臺《風險投資法》等風險投資的基本法律規范,填補我國在風險投資方面的法律漏洞,否則將會導致投資濫用和腐敗,不利于專利技術的轉化,不利于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制定風險投資的相關法律,首先,應減少政府對于風險投資的干預,進一步明確政府在風險投資中的引導地位。其次,應當從投資者與被投資者的利益出發,減少風險投資者的投資風險,極大的促進風險投資者的積極性。
目前,我國的稅收優惠制度主要針對的是高新技術產業,這一制度過分突出政策性,應當從項目立項的階段對企業進行嚴格審查,同時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其次,學習日本的稅收優惠制度,免除中小企業、風險企業在專利技術轉化方面的相關費用[4]。日本的“天使投資稅制”①是政府為促進專利技術轉化的重要手段,其加快了企業的發展和專利技術的轉化。我國可以在立法時予以借鑒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
綜上所述,專利技術轉化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應該整合零散的法律規定,重視政策的調整,為企業在科研和技術創新方面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環境。
注釋:
①天使投資稅制:指為促進天使投資家向風險企業投資而制定的稅制優惠措施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