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雯雯
(245600 中共祁門縣委黨校 安徽 黃山)
在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依賴網絡工具。互聯網作為全球媒介,它具有開放性,不分國界。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互聯網用戶規模達到7億7200萬,普及率達到55.8%,占總數的1/5。互聯網用戶在世界范圍內,互聯網普及率為54.3%,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比亞洲平均水平高出9.1個百分點。并隨著新的網絡軟件的不斷發展如QQ,微博、微信以及各種APP的涌現,相關信息的收集和存儲更加方便。在網絡環境下,個人隱私不可避免地暴露于公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危害。目前,從行為主體來看,網絡隱私權侵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未經授權的泄露、傳播或轉移個人隱私;未經授權的攔截和復制他人發送的電子信息;未經授權進入他人的電子郵件或私下訪問個人信息區,從而收集和竊取他人的信息材料。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侵犯他人網絡隱私權的不法具體行為。
一些網絡運營商轉移或關閉用戶的電子郵件,導致用戶郵件內容的丟失、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的泄露,以及未經用戶的許可,為了不合理的目的保存或收集用戶的個人信息;采取縱容的態度,允許其他人傳播他們關于隱私的更明顯的公開聲明;其他在網站上公布的信息未及時發現并采取適當措施刪除或者封鎖;未經調查、核實或者用戶許可,擅自篡改個人信息或者泄露信息提供給中介機構、廣告公司等組織以牟取利益,導致個人信息的泄露;不合理使用用戶信息或者在許可范圍外濫用用戶信息。
一些專門從事在線調查業務的商業公司使用具有跟蹤功能的Cookie工具來瀏覽、跟蹤和記錄用戶的訪問站點,下載和復制用戶在線活動的內容,收集用戶的個人信息,并建立用戶信息數據庫,并將用戶的個人信息轉移、出售或用于其他業務目的,導致用戶大量個人信息的泄露,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
雖然中國已經逐步建立了網絡管理的規范和法律框架,但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暴露出許多嚴重的缺陷和問題。
在我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法律將隱私權一詞直接寫入法律規定,缺乏統一的法律規制管理,都是相對零散的保護條款,缺乏系統和全面保護公民隱私權的立法,直接影響到公民隱私權保護的制度的完整性,也是我國網絡隱私權保護缺乏深厚法律依據的原因。當立法滯后于時代進步時,面對侵犯隱私的法律問題時,公民就無法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個人隱私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關系到每個人的利益,尤其是網絡隱私問題。現有立法還不能滿足網絡隱私權的及時有效的法律保護。現有的網絡隱私權保護法律法規缺乏實質性規定,缺乏可操作性。例如,“禁止使用互聯網侮辱他人,造成事實誹謗、非法攔截、篡改、刪除他人的電子郵件或其他信息,侵犯公民的通信和交流自由”等。
根據中國現行立法,隱私權的法律規定較少,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保障體,這顯然不利于公民隱私權全面而充分的保護。但是,在我國可以建議采取以下方式保護互聯網上的隱私權:
(1)《侵權責任法》自2010年7月1日起生效實施,法律就正式承認隱私權是公民的一種人身權利,涉及網絡隱私權的保護規范。然而,只有這一步的法律規范是遠遠不夠的。在引入基本原則法之后,應頒布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范我國的網絡隱私權。
(2)網絡隱私保護制度應是動態的,案件規則應立足于具體案例,靈活多變,能夠與時俱進,這樣才能更好地反映人們共同生活習慣的本質。如果法律的變化相對較快,網絡的發展比較靜態,容易脫離社會關系,導致新的侵犯網絡隱私的問題產生。應當發揮法理學的作用,彌補網絡規范的不足,通過一個典型案例來幫助法院對網絡隱私權進行判斷,在當今社會具有深遠的意義。
(3)借鑒國外隱私保護法的立法和實踐經驗,完善我國的隱私權法律規定。歐洲和美國發達國家的隱私權立法處于前列。特別是在網絡環境保護下的隱私權保護立法。通過一系列法規和指令,構建了完整的網絡隱私保護法律框架,為用戶、網絡服務提供商、政府等提供了明確的原則。
因此,結合我國國情,比較世界發達國家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保護模式,可以創建中國的經驗和方法,形成了適用于中國網絡隱私權立法保護的基本框架和一般原則。逐步建立健全保障公民權利地位的法律制度,為網絡電子產業的快速發展開辟更廣闊的道路。
(4)加強在保護互聯網隱私權方面的國際合作。除了有效的網絡隱私保護外,我國的法律還需要與其他國家的法律制度建立完善的銜接,以加強對我國公民隱私的保護,盡快建立健全網絡隱私權法律法規及其實施機制,完善行業自律和自我保護。在世界范圍內,確立我國網絡隱私權的保護標準,加強國際合作、加強國際電子商務對話,通過有效的法律,防止一些不良因素侵犯我國公民的隱私權。同時,也為我國互聯網產業與國際市場接軌鋪平了道路,為今后電子商務的持續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樣,公民的隱私權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護,社會的穩定才能得到長期保障。目前,我國已越來越重視對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保護,但無論是在理論研究上,還是在立法和司法實踐中都處于初步探索階段,但隨著互聯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在借鑒國際網絡隱私權保護的經驗和我國的基本國情的基礎上,我國公民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保護體系將逐步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