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亮
(312300 浙江民間律師事務所 浙江 紹興)
小微企業大量的產生和發展,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如何保障小微企業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又能推動小微企業的快速發展,需要我們對小微企業的勞動關系的勞動法進行調整,以此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相比大型國有、私有企業,小微企業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就個體實力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但從群體上來看,其對促進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小微企業因其勞動關系的特殊性因而對法律調整具有特殊需求:從就業來看,當前我國小微企業約有5000萬戶,75%的城鎮就業崗位都是其提供的。小微企業在吸納低端勞動力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時我國小微企業的發展相比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解決我國就業問題離不開推動小微企業的快速發展。從勞動合同看,《勞動合同法》明確企業規章制度訂立的義務,以企業規范化保障職工的權益,但小微企業經營隨市場波動較大,成產經營存在互多不確定性,在規章制度的訂立上應給予小微企業特別的考量,給予更為寬松的解雇制度和解雇條件,幫助小微企業實現用人自主權。從社會保險來看,小微企業一般從事的都是利潤低、工作安全衛生較差的行業,現有法律設定的較高的社會保險費,小微企業往往不具備承擔的能力,社會保險占據企業利潤過多,導致企業無法擴大再生產,為此為幫助小微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政府有必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減輕小微企業社會保險繳納的負擔,以此發揮小微企業提供更多就業崗位的優勢,促進經濟的發展。從勞動基準來看,小微企業主要以低端勞動力崗位需求為主,由于小微企業利潤較低,通常雇傭工資都是最低工資標準,政府對最低工資標準的制定對小微企業有著重要的影響,8小時工作制也是限制小微企業的經營發展的重要方面,小微企業需要更加彈性化的工時制度。同時小微企業工作的安全衛生問題是十分嚴峻的,強化小微企業對勞動者的安全衛生權益保護也是勞動法關注的重點問題。
統一調整模式。在統一調整模式下,不論企業的大小、規模以及正規程度,都統一適用于統一勞動法內容。統一調整模式是指針對不同規模的企業采取統一的法律規范,這種模式體現了勞動法對企業調整的形式公平,但忽略了不同企業規模所具有的獨特特點,在實踐中就產生了部分法律規范在部分企業無法使用,同時針對不同規模的企業制定統一的規范,也存在法律法規的寬嚴程度不好把握的情況。
選擇使用模式。通過對不同規模的企業采取不同勞動關系,調整方式上呈現出差別對待。這種模式將小微企業的現實情況納入了考慮的范圍,但這種選擇也需要進行慎重的考慮,例如工傷保險是通過互濟原則在發生工傷事故后減輕企業的負擔的,如果小微企業不為員工繳納工傷保險,當事故發生后需要小微企業和員工個人來共同負擔醫療費、生活費以及傷殘補助金等,而小微企業經濟實力薄弱,往往具有承擔能力的少之又少,工傷保險的繳納是否進行豁免或著在那些程度上豁免都是需要審慎思考的,這種選擇就需要進行充分的思考和論證了。
平行勞動法模式。考慮到小微企業的特殊性質,部分國家在勞動法的制定時制定了一些區別于一般勞動法要求的、適用于小微企業的平行勞動法規范,這與選擇勞動法同樣考慮到了小微企業的特殊性。同時,區別于選擇使用模式,平行勞動法模式是根據小微企業的特殊性制定了相應的規定,而不是單純的豁免,這種方法貫徹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工作方法。這種模式也應考慮到一個現實的問題,考慮到小微企業的現實性單純的降低勞動法的標準是否正確,在降低勞動法標準與保護勞動者權益方面需要進行慎重的考慮,把握好其中的“度”。
完全豁免模式,完全豁免模式是將少于一定雇傭人數的小微企業完全排除在勞動法范圍之外。這給行政執法工作減輕了了負擔,也減輕了企業的勞動成本,但這種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發展,企業為減輕壓力,避免勞動法的束縛導致企業規模無法擴大,同時也損害了小微企業員工的利益。
總的來說選擇使用、平行勞動法以及完全豁免模式都屬于差別調整模式,這三種模式都是主張對小微企業的勞動關系進行差別調整,只是采取的方式不同而已。
在《勞動法》調整中確立差別調整原則。只有制定符合小微企業發展的勞動法制度,才能夠營造出一個適用小微企業勞動關系特點的、符合小微企業發展的勞動法制環境。采用差別原則對小微企業勞動關系進行調整,對《勞動法》進行修改,制定適應小微企業勞動關系特點的勞動法律制度,推動我國《勞動法》的修訂和完善。
在部分單項勞動法律法規中選擇選擇使用模式和平行勞動法模式進行調整。選擇適用模式通過對部分勞動法規對小微企業進行豁免,充分的考慮到小微企業勞動關系的特殊性,平行勞動法模式是強調制定區別于一般勞動法要求的且適用于小微企業的勞動法內容。在保持《勞動法》大體上不變動的情況下,通過單項勞動法律法規根據小微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通過選擇選擇適用模式進行部分豁免,選擇平行勞動法模式進行區別規定,以此來推動小微企業的更好發展。
差別調整模式堅持衡平保護原則。勞動法的作用就是矯正事實上的不平等,規范企業的行為,推動公平地實現。差別調整應體現公平,同時差別調整模式的目標是構建一個既能保護勞動者權益、又能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法制環境,因此,差別調整模式應堅持衡平保護原則,綜合平衡雇員與雇主的利益,從而推動經濟發展與保護人權二者的共贏。
差別調整因項制宜。在就業關系領域,推動政府加大對小微企業勞動者的培訓力度,使其提高勞動者的就業競爭力,同時給予小微企業財政、政策上的幫扶,推動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在勞動合同方面,根據小微企業的特點進行特殊的規定,依據小微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不完善、公會制度缺失、生產經營周期短的特點,采用平行勞動法模式,進行針對性的修改;在社會保險領域,為小微企業員工社會保險繳納做加減法,減輕小微企業社會保險繳納負擔,建立小微企業社會保險補貼制度,在保障員工權益的同時推動小微企業的發展。
推動法律服務社會發展,有關小微企業勞動關系的勞動合同法調整是平衡企業與雇員利益,實現和諧共生,利益共贏的根本方法,要看到小微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從根本上解決小微企業與勞動者的權益保證問題,推動《勞動法》進行修訂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