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國勇
(252000 聊城市公路工程總公司 山東 聊城)
根據相關新聞報道,從2011年下半年起,僅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的民間借貸規模已經超過2000億元,幾乎近九成的家庭都參與到了民間借貸中,人均放貸已經超過14萬元,幾乎到了“全民”放貸的地步,全國民間借貸的規??梢娨话摺6耖g借貸市場的火爆發展也導致了全國法院受理此類案件的數量急劇增長。據統計,2011年全國法院審結民間借貸糾紛案件59.4萬件,2012年審結72.9萬件,同比增長22.68%;2013年審結85.5萬件,同比增長17.27%;2014年審結102.4萬件,同比增長19.89%;2015年審結142萬件,同比增長38.67%(詳見下圖表)。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從2011年開始,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一直呈現上升狀態,從2011年全國法院審結的59.4萬件,到2015年審結142萬件,增長了近1.4倍,尤其是2014年至2015年的案件增長幅度呈現陡直線增長。
由于民間借貸存在著較多的問題的,民間借貸矛盾日益凸顯,而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數量不斷攀升,借貸主體日趨多元化、行為關系日益復雜化,但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引發了許多新的問題以及大量的糾紛和訴訟。
學者們對民間借貸的研究和分析不斷深入,并隨著民間借貸合同主體的不斷擴大,參與民間借貸主體的多元化,存在的爭議主要是集中在以下的兩類之間:
第一類,民間借貸合同其實主要是以自然人為主。主要是指“自然人之間、自然人與法人之間以及自然人與其它組織之間的借貸?!薄懊耖g借貸是指公民之間與非金融機構的法人,其他組織與公民之間的相互借貸貨幣、實物和其他財產的行為”。
第二類,民間借貸主要是屬于民間融資的范圍,一般是指處于官方的、正規的金融體系之外的人們自發形成的民間個體之間的資金的借貸活動之間的稱呼。并且民間借貸合同主要是指非金融結構的法人、一方將一定數量的金錢轉移或者是借貸給另一方,并且到規定的日期之后將金錢還給對方,并按月支付相關利息的一種民事法律行為。
由于民間借貸合同的主體與正式金融機構的主體是不同的,并且根據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民間借貸的限制和規制,我們是可以將民間借貸合同分為以下的三類:一是自然人之間的借貸合同,自然人之間的借貸合同是得到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認可的,我們對于自然人之間的借貸合同的管理和規制主要是根據《合同法》分則中的相關條款和《審貸意見》來進行管理和規制的。二是對自然人和非正式金融機構的企業之間的借貸合同,這種民間借貸合同只要是雙方的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就會具有法律效應,這個借貸合同就會是有效的,除非是企業以借貸作為名義來向職工或者是向社會進行集資或者向公眾發放貸款,這種情形是無效的,并不被法律所承認的。三是非正規的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的借貸合同,學術界對于這類合同的效力認識是存在著較大差異的,不僅如此,這類合同的效力問題在司法界也存在著較大的爭議。
我們對于民間借貸合同的有償性和無償性的判斷主要是根據民間借貸合同中的借款人是否是需要支付相關的利息來進行判定的。我國的合同法就對這方面的內容進行了相關的理論規定,認為當事人之間是可以自由的對相關的利息進行規定并進行相應的支付。民間借貸合同的雙方主要是基于雙方之間的親緣關系或者是朋友關系,所以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如果是為了一時的需要,時間是較短的,我們通常是將這類的民間借貸合同稱之為無償合同,無償合同是不需要支付相關利息的,但是如果在相關的借貸合同中并沒有進行相關的約定,也是不需要支付相關利息的。對于有償性的民間借貸合同,其實主要是以企業為借款人的民間借貸合同大部分都是有償性的民間借貸合同,這主要是由于企業的借款數額比較大等原因,所以民間借貸合同的雙方所承擔的風險也是比較大的,因而將企業為借款人的合同為有償性合同是比較合理的,因為出借人應該獲得與風險相對應的利息。
我們的《合同法》就僅僅是對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進行了相關的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主要是自借款人提供借款的時候就生效了,并且將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主要界定為實踐合同,這也就是說明只要是當事人雙方達成同意的時候,借款的合同就成立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借款人是必須要交付借款,這樣合同就立即生效了,但是在相關的司法實踐的過程中,其實是在很多的情況下將其他的民間借貸合同定義為諾成合同的,也就是說只要雙方的當事人達成合意的時候,合同就會成立并且立即生效。但是由于主要是按照借款相關主體的不同來對民間借款合同的類型進行分類的話,這樣的區分是比較僵化的,而且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根據相關的研究和分析,創新性的對民間借貸合同的類型根據自己的見解進行了劃分,主要是根據民間借貸合同的有償性和無償性來對民間借貸合同的諾成性和實踐性來進行區別和劃分的。例如,如果當事人雙方在簽訂相關的借貸合同的時候就約定了到期限的時候就還本金并支付一定的利息,那么這樣的民間借貸合同就是諾成合同,如果不是這樣的就為實踐合同。雖然實踐合同和無償合同之間是不存在著完全對等關系的,但是由于實踐合同和無償合同都是為了平衡雙方當事人的利益來進行考慮的,對于利益的出讓方,相關的法律和法規是規定了出讓方反悔的權利的,也就是說在借款交付之前,其實出讓方是可以放棄承諾的,這樣就抑制合同的成立并且生效。
民間借貸的合同其實主要是由當事人雙方自己自由的簽訂相關的合同,即可以是口頭的形式也可以是書面的形式,并且不會是因為沒有以國家規定的法定的形式簽訂,就會使得民間借貸的合同是無效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誠信缺失的問題是越來越嚴重,而人們對維權的意識卻不斷的增強,這就使得民間借貸也越來越趨向書面化,口頭借貸的形式由于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在實際的生活中越來越少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