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發成
(430071 湖北多能律師事務所 湖北 武漢)
律師行業自1979年恢復以來發展迅速,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律師事務所2.8萬多家,律師人數近36.5萬人。在這2.8萬多家律師事務所中,合伙所占1.8萬余家,占律師事務所總數的66.5%。①長期以來,合伙律師事務所對于律師隊伍的壯大及律師行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經歷了上個世紀90年代律師業務快速發展階段、本世紀頭十年律師業務激烈競爭階段以及近年來律師事務所規范化建設階段,存續下來的合伙律師事務所一般來說達到了一定規模,且管理水平、人才貯備、經濟實力均有一定基礎。然而受發展理念、分配體制等因素的制約,多數合伙律師事務所未能建立起真正合伙制的合理機制,律所生產力要素未能全部釋放。中國律師業與西方發達國家律師業相比,合伙律師事務所存在實力不強、生產力低下、服務產品單一、律師單干多協作少、后備人才不足等問題。
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我國的法律服務市場對外開放,實力雄厚的外國律師事務所不斷進入我國法律服務市場。截至2017年底,共有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242家律師事務所在中國(內地)設立了308家代理機構,積極參與中國法律服務市場的競爭。
處于自身運作壓力和外部競爭壓力之中的中小律師事務所②,應如何走出困境并使自身得到良好發展,如何最大限度解放律所生產力,是其亟需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我國律師行業應當是由律師事務所接案,律師辦案,但現實生活中卻是由律師個人尋找案源,律師個人承辦案件。律師為了自身生存發展需要,抓住哪類案件就辦哪類案件,這樣很難形成專業知識系統。近年來,雖然律師在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但就律師行業內部的發展規律來說,律師作為個體服務客戶的趨勢一直未能改變,導致律所的作用不斷被弱化,律所的凝聚力、生產力低下③。
目前,大多數律師事務所的分配模式是律師以掛靠形式向律師事務所交納一定的管理費用或按照創收數額的一定比例繳給律師事務所。這兩種分配機制,導致律師各做各的事,很少合作。缺乏團隊合作的“一盤散沙式”運作機制,使得律師事務所不具有真正的競爭力。
在中小律師事務所中,維系律師與律師事務所、律師之間的紐帶是個人利益,而非團體利益。通常情況下,律師對于律師事務所的發展并不十分關心。而律師是律師事務所生產力最重要的要素,如何通過制度導向和優秀文化氛圍促使律師之間相互了解和溝通,培養其對律師事務所價值取向的認同,關心律師事務所的發展并為之努力是擺在中小律師事務所面前一個永恒的課題。
1.加強對推進專業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
專業化分工是指將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劃歸到幾個專門業務部門,律師專門負責所在部門案件,對該類業務做深入鉆研,在該領域中樹立起律師事務所的服務品牌。完全意義上的律師專業分工中律師不得跨部門辦案,但在實際操作上,律師專業分工的實施步驟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確定,條件成熟的合伙律師事務所可以一步到位,條件不成熟的合伙律師事務所可以循序漸進。
應當看到,律師專業化分工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觀需要,也是提高律師事務所生產力的必經途徑。通過專業分工,律師專業素質將得到大幅提升,形成專業優勢,在相關領域中取得較強的競爭力,從而獲得更多更好的客戶和業務;對于律師事務所來說,專業化建設將有助于其成為高層次的律師事務所,有利于塑造專業品牌,提高律師事務所的競爭力、凝聚力。
2.合理進行律師專業分工
律師事務所進行專業化建設過程中,準確地選擇專業方向,對律師進行合理的專業分工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專業方向的確定和專業分工需要綜合考慮律所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具體來說,應當考慮:
(1)律師事務所中律師的總體情況及現有的社會資源。中小律師事務所的專業化建設不能不考慮自身實際情況而盲目進行。律師事務所應當對律師的知識結構、業務能力、影響力等進行認真分析,并結合自身所擁有的社會資源來確定重點發展的專業方向,有所側重的推進專業化建設,這樣更有可能成功打造出自身專業品牌,提高律所生產力。
(2)律師事務所所在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地域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對律師事務所的專業化建設有著重大影響,律師事務所在選擇專業化方向及對律師進行專業分工時,應當考慮所在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達地區市場化程度較高,其產生法律服務需求就大,反之其法律服務需求量就小。
(3)法律服務市場的供需狀況。法律服務市場的供需狀況決定了律師事務所之間的競爭強度,法律服務供大于求則競爭十分激烈,反之,則競爭相對平和。律師事務所應當對法律服務市場的供需狀況進行調查分析,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找到法律服務市場中的“藍海”。
3.建立與專業化建設相適應的管理機制
律師事務所專業化建設除了要確定專業化方向、對律師進行專業分工、設置相應的業務部門之外,還應當構建與專業化建設相適應的管理機制,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如案件質量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學習討論制度、后勤保障制度、信息平臺支持制度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案件質量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
案件質量管理制度。案件質量管理應貫穿于案件辦理的整個過程,從收案的把關到辦案中的集體討論再到案件辦完后的質量調查與反饋,都需要建立起相應的可操作性強的規章制度,從而保證法律服務質量,并逐漸形成律師事務所在相關專業領域中的聲望。
分配制度。律師事務所進行專業化建設,應當根據律師事務所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分配辦法,不宜完全采用交納管理費或提成制。此外,對于律師基于專業化建設的要求,經當事人同意后,將非本部門類型的業務轉給其他部門辦理時,該律師應當如何參與收入分配也應當作出規定,鼓勵收入分配向案源律師傾斜。
4.注重律師事務所專業化建設過程中的軟環境的維護
律師事務所專業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應當從長遠發展出發,加大投入,制定較為完善的培養計劃,通過多種方式,如定期組織學習討論、安排專家授課、積極參加業界研討會、選派律師進行專業化培訓、聘請相關專業法律專家為業務部顧問等,提高律師的專業化水平,使律師對于律師事務所的專業化運作理念產生認同感和使命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律師文化氛圍。
1.應當樹立團隊化協作意識
團隊合作的理念是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多贏,形成強大的律所生產力,打造過硬的律所品牌。傳統的律師執業做法是單兵作戰,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法律服務市場的擴展和細分,律師單打獨斗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而團隊合作的服務方式不僅能有效滿足市場的需求并能主動挖掘和拓展法律服務市場。
2.改革薪酬分配制度,促進團隊合作
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能有效的保證團隊成員的穩定性和積極性,提高律所生產力。目前絕大多數合伙律師事務所實行的分配體制是提成制或交納一定數額的管理費,律師創收在扣除稅費后歸個人所有。這兩種方式貫徹了按勞分配的原則,簡便易行,但其導向卻不利于團隊合作。中小律師事務所可以考慮采用結構薪酬體系或提成加考評分配制度,條件成熟亦可采取公司化薪酬體系,以利于團隊合作。
3.建立有效的團隊運作機制
團隊合作并不是幾個人的簡單相加,團隊合作得以順利進行還需要有科學合理的團隊運作機制。律師事務所要通過專業部門的設置來推動團隊合作的運行,優化團隊組成,使團隊中的成員能夠優勢互補。同時,要協調各團隊之間的合作,破除團隊壁壘,使律師事務所整體協調發展。
4.培養律所團隊文化,增強凝聚力
團隊文化是團隊的精神支柱,在團隊文化的指導下,成員之間息息相關,在分工合作的基礎上揚長避短,發揮個人優勢,整個團隊抱成一團,形成團隊合力,提供高水平的法律服務,打造團隊服務品牌。
專業化建設與團隊化建設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服務于律師事務所的品牌建設和生產力的提高。
團隊化建設意在優化人員配置,優勢互補。團隊中的人各司其職,能夠使其對自身領域的研究和領悟更為深入,個人的專業水平得以提高;同時,團隊高效協作所產生的團隊優勢,使其服務形成專業特色。律師個人業務水平的專業化及律師團隊的專業化服務共同推動了律師事務所的專業化建設。
專業化建設的進行,使律師事務所在激烈的競爭中形成獨占優勢,同時由于專業化法律服務的相對稀缺性,使專業化的律師事務所能夠獲得優質的案源,形成更大的服務市場,從而保障團隊化合作的開展。
綜上所述,中小律師事務所進行專業化、團隊化建設是打造律師事務所品牌,提高律師事務所生產力,使律師事務所能夠有長遠發展的戰略措施。律師事務所應當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并不斷修正發展軌跡,只有這樣,才能讓律師事務所在激烈競爭中得以生存并取得極大的發展。
注釋:
①上述數據來自司法部《中國律師發展現狀大數據》。
②本文中小律師事務所專指合伙制律師事務所中的中小律所(作者注)。
③見《方圓律政》2016年6月中出版《大所生產力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