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珍
(510000 廣東省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校 廣東 廣州)
環境標準在環境管理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規定的主要是技術標準,而不是公民法人的權利義務及罰則等,但它又是執法和司法審判中的重要依據,筆者不免思索:環境標準的法律地位到底是什么,是法律法規規章嗎?還是其他?
目前,我國的環境標準主要有兩種分類,一是按適用范圍分,分為國家環境標準、地方環境標準、行業環境標準;二是按用途分,分為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環境基礎標準和環境方法標準,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主要是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如《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等。環境標準在環境管理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環境標準主要是環境質量的控制指標和污染物排放的指標控制。一個地方制定環境計劃和規劃時,不僅需要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程度、社會環境等,更要看是否符合環境標準,環境標準是一條高壓線,不能觸碰、違背。
同時,環境保護也是我們環境管理的目標,如《空氣質量環境標準》(GB3095-2012)中規定,居民區pm2.5平均濃度(24小時)不能超過75μg/m3。
在各種環境法規中,通常只規定污染物的排放必須符合排放標準,造成環境污染者應承擔何種法律責任等等。但怎樣才算造成污染?排放污染物的具體標準是什么?則需要通過制定環境標準來確定。如《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規定:“【污染環境罪】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什么是嚴重污染環境?則需指引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的條文中。條文中規定一項為“非法排放含重金屬、……超過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法律授權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三倍以上的;”而條文中的排放標準就必須要引用到相關環境標準的具體內容。
企業在投資時會追求有利于自己的投資環境,不同地方、不同的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社會需求,往往地方環境標準會有所不同。寬松的地方環境標準會成為企污染物排放企業的優先考慮因素。
大部分國家認為環境標準屬于法律范疇。如美國的環境標準法律地位明確,具有法規的性質,違反環境標準就是違法,就要受到法律的懲罰。加拿大的環境標準屬于環境規章的范疇,在部長的建議下,委員會主席可以制定。歐盟的環境標準是法規,不但具有法規一樣的效力,而且立法程序也與法規一樣,以指令的形式頒布,具有二級法律的地位,可以優于歐盟國家自己內部的法律法規優先適用。俄羅斯環境標準是獨立于法律、規劃、監測制度、監督制度的一類法律淵源。德國承認環境標準作為法院裁判行政案件的依據。
在我國,環境標準是由制定規章的部門制定,也遵循了嚴格的制定程序,但是它是否就是規章呢?仔細尋找,中國現行環境法律法規規章并沒有將環境標準納入之列。通過北大法律信息網查詢《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等,其法律效力均為規范性文件。而國內學者對環境標準的法律地位的看法也不盡相同。
觀點一:環境標準雖然不是“行為模式——法律后果”的基本框架,但它具有規范性、強制性,并經國家機構認可,具有普遍適用性,屬于環境保護法體系的一個分支。蔡守秋、呂忠梅教授等持這種觀點,但環境標準是否屬于法的形式之一,如法律、法規、規章等,學者并沒有明確。
觀點二:環境標準不全部屬于環境法體系的組成部分。理由如下:一是要區分環境標準是屬于強制性規定還是推薦性規定,強制性規定屬于環境法范疇,而推薦性規定則不屬于。如彭本利,藍威在《環境標準基礎理論問題探析》中就有提到此觀點。
觀點三:以環境標準是否被強制性法律援引來界定其是否屬于環保法體系,如果被援引就具有法律性質,如果未被援引就不具有法律性質。王燦發教授持此種觀點。
筆者綜合國內外有關環境標準法律地位的研究結果或法律規定后,認為環境標準屬于廣義上的環境法體系組成部分,其性質為行政規范性文件,一旦被有關的法律法規所援引,就具有了法律上的強制力。理由如下:
《深圳市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管理規定》(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305號)中規定:“本規定所稱規范性文件,是指市(區)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門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機構依據法定職權和程序制定和發布,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具有普遍約束力,可以反復適用的文件。”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等符合規范性文件的定義,如《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22337-2008)中規定: “本標準適用于對營業性文化娛樂場所、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的向環境排放噪聲的設備、設施邊界噪聲排放限值和測量方法。”,此規定是由環保部制定的、具有普遍規范性的文件,雖然未明確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應該怎么樣,但毫無疑問公民應遵守。
環保標準屬于技術性規范,不直接規定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如果沒有被直接援引,不能自行啟動其法律強制力。如《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01)規定,2014年7月1日起新建的燃煤鍋爐SO2排放濃度限值為300mg/m3。此規定并不具有法律強制力,但如果被《大氣污染防治法》援引則具有強制力,如第九十九條規定的“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或者限制生產、停產整治,……(二)超過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大氣污染物的;”如果2018年新建的燃煤鍋爐排放SO2的濃度為500mg/ m3,則可依據《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九條規定判斷為違法排放,依法可以做出處罰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