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文
(523000 廣東康怡司法鑒定中心 廣東 東莞)
CO中毒在我國近幾年來石油發生,隨著生活條件提高及知識普及,因意外發生的CO中毒案件有所減少。利用CO中毒自殺的案件有所增多,且以男性居多。
2018年2月24 日,在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怡佳購物廣場洗手間內發現一具尸體,死者男性,無名氏,已高度腐敗,衣著完整,現場勘驗發現燒炭灰燼。
尸檢所見:尸體呈高度腐敗,尸表無損傷,腦組織呈泥狀,切開胸腹部可見肌肉呈櫻桃紅色,雙肺污黑柔軟,心臟皺縮、塌陷,胃內空虛。肝臟、腎臟污穢,柔軟無彈性,脾臟及胰腺已腐敗呈泥狀。鏡下見各臟器均自溶。
由于腐敗而無法提取心血,因此提取肺組織進行檢測。
結果:肺組織檢測碳氧血紅蛋白濃度為42.6%。
本案尸表無機械性損傷,頸部無傷痕,可排除機械性損傷所致死亡。尸檢過程及顯微鏡下檢查未發現可引起死亡的疾病。本案案發地點在一個相對封閉的洗手間,且現場有燒炭的灰燼,存在引發CO中毒的充分條件。
(1)在CO中毒案件分析中,尸斑、肌肉及內臟呈櫻紅色,有時伴隨瞼結膜出血點等窒息征象。但是由于尸體高度腐敗,尸斑無法辨認顏色、臟器自溶發黑、心血含量降低或消散,無法從尸表征象初步判斷CO中毒的結論。且由于碳氧血紅蛋白可以緩慢解離,如果血液與新鮮空氣或氧氣相接處后,碳氧血紅蛋白含量逐漸降低,這就要求檢測心血碳氧血紅蛋白必須提取及時、盡量填滿容器、勿留縫隙,在處理高腐尸體的案件中造成一定困難。
(2)人體血液碳氧血紅蛋白定性檢測為陰性,定量不吸煙者0~2.3%,吸煙者2.4%~4.2%,一般最大值<6.5%。心血碳氧血紅蛋白>50%為致死量。根據碳氧血紅蛋白在CO中毒動物體內的死后分布,在懷疑CO中毒且采集不到心血的情況下,血供豐富的組織中碳氧血紅蛋白飽和度可以作為死因判斷的依據【1】。尸檢及顯微鏡下檢查時需注意是否存在可引起死亡的疾病,特別注意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慢性肺疾病,CO中毒會對全身組織造成缺氧,當心血管系統存在疾病時,心臟對缺氧更加敏感,當心血碳氧血紅蛋白濃度低于20%時,也會發生死亡。本案尸體高度腐敗,無發采集心血,此時可考慮提取血供豐富的臟器如肺、肝、腎或者肌肉組織進行碳氧血紅蛋白進行檢測。本案肺組織經檢測碳氧血紅蛋白濃度為42.6%,可以判定CO中毒死亡。
(3)現場勘驗對CO中毒案件非常重要,應注意現場是否是密閉空間、門窗是否緊閉,是否有燃氣瓶或燃燒物體灰燼。注意是否存在偽造現場的可能,例如捂死等外傷不明顯的窒息死亡,此時提取檢材進行碳氧血紅蛋白含量檢測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