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斌
在黨的群團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形勢下,黨的群團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改進提高,不能停滯不前。必須把群團組織建設得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使之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面對這一重要形勢和任務,作為黨領導下的群眾組織,國有企業工會要緊緊依靠職工,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優勢和獨特作用,構建以“建設+維護+服務”為主線的“三位一體”工作體系,在深化改革中展示作為,為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科學發展作貢獻。
只有不斷取得企業生產經營建設的新成就,才能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廣大職工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項權益,企業轉型升級才會有保證。因此,國企工會要充分發揮好組織引導職工參與生產建設的作用,促進企業科學發展。
1.引導職工勇于建功立業。國企工會要根據實際,充分發揮與職工群眾聯系密切的優勢,努力為職工參與企業建設搭建平臺,引導和帶領職工為企業的發展建功立業。一要圍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大力開展“奪冠軍、爭先進”“爭當工地明星、爭做金牌工人”“重點工程立功競賽”等多層次、富有特色的勞動競賽活動,并對先進單位和個人表彰宣傳,充分激發和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企業科學發展。二是通過開展以比工程質量、比安全生產、比科技創新、比項目管理、比責任成本、比和諧團隊為主要內容的競賽活動,推動重點工程建設出精品、出品牌。
2.引導職工加強素質提升。人才是支撐企業競爭優勢的關鍵性資源要素。工會組織要引導職工爭做學習型、知識型、技能型、專家型職工,以職工的全面發展,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堅持系統規劃,整體推進,建立健全“專家型職工、金牌職工、首席職工”選樹機制,積極配合行政大力加強職工教育培訓,舉辦管理和技術人員培訓班;利用項目部職工夜校組織專題講座,培訓職工(農民工)。舉辦各類職業技能競賽、導師帶徒等活動,提高職工技能素質,使技能型人才脫穎而出。
3.引導職工開展技術攻關。深入發掘群眾性經濟創新工程的潛力和作用,圍繞施工生產的關鍵工序和主要技術工種,廣泛開展技術比武、崗位練兵活動,使廣大職工干在崗位、學在崗位、練在崗位、奉獻在崗位、成才在崗位;積極組織職工進行技術攻關、技術創新和提合理化建議活動,引導職工開動腦筋、樂于鉆研,努力取得更多的技術革新、發明創造成果,推動企業自主創新。
4.引導職工樹立責任意識。一是引導職工進一步增強主人翁責任感,正確對待改革過程中的利益關系調整,在推動企業改革發展中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二是引導職工視節能降耗為己任,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三是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職工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為企業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各級工會要按照“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工作方針的要求,履行好法律賦予工會的基本職責,堅持公平正義,切實維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使企業各方面的關系得到有效協調。
1.完善權益維護機制。一是突出參與的重點。積極參與職工就業、收入分配、生活保障、安全生產、職工教育等涉及職工利益政策的研究制定。二是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加強調查研究,加強與有關方面的溝通,真正參到點子上、議在關鍵處。三是充分發揮參加同級黨委會、黨政聯席會議的作用,及時反映情況,提出對策建議,為企業科學決策和方針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
2.完善利益保障機制。簽訂集體合同要做到協商充分、程序規范、條款明確、標準量化、操作性強。在內容上,從職工的勞動報酬、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社會保險和福利、女職工特殊保護、職工培訓等方面進行細化,明確企業和職工雙方的權利、義務;在落實上,組織職工代表對集體合同條款的履行情況進行巡視,將巡視情況向職代會報告,并對報告實行職工代表無記名投票進行表決,提高合同的履約率和有效性。
3.完善訴求表達機制。一是創新工會干部聯系職工群眾制度,及時掌握、深入分析職工的工作、生活情況和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二是建立健全工會與行政的溝通機制,積極參加企業有關職工權益問題的工作機構和協調會議,主動向黨委報告、向行政反映職工的意愿和要求,代表職工督促企業落實有關法律和政策。三是搭建多種形式的溝通平臺,完善工會信息收集、整理機制。四是利用工會組織的宣傳陣地,表達職工意愿,反映群眾呼聲,宣傳工會建議,取得各方的了解和支持。
4.完善勞動爭議調處機制。一是強化預警制度。加強職工來信來訪工作,對勞動關系存在的突出矛盾和職工反映的突出問題,積極協助黨政,提早制定解決的預案和措施。二是強化預報制度。對可能發生的勞動糾紛和群體性事件,及時向同級黨政和上級工會報告,提早采取措施。加強同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溝通,盡最大努力避免勞動關系矛盾激化。三是強化預防制度。充分發揮企業勞動爭議調解組織作用,將勞動爭議解決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
國有企業工會要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挖掘服務資源,堅持從群眾需要出發開展工作,要圍繞職工群眾的“六最”利益,即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和“最困難、最憂慮、最急迫的實際問題”,努力為職工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
1.在解決職工熱點難點上下功夫。國企業工會要主動地置身于職工群眾之中,掌握實情,提前預想,凡涉及到職工權益方面的問題,要敢于為職工說話,使職工的合法權益在政策制度上得到有效保護。密切配合有關部門,重點解決職工的熱點難點問題,把職工收入、職工上崗率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等納入公司《經營目標責任書》,作為考核指標,與企業經營者收入掛鉤考核,明確職工收入與企業生產經營掛鉤,杜絕拖欠農民工工資。同時,要依法為職工足額繳納各項保險費。
2.在改善職工生產生活文化條件上下功夫。國有施工企業的性質決定了職工生產生活條件艱苦的特點。因此,工會要堅持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地改善廣大職工的生產、生活、健康、文化條件,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積極開展“三工”(工地文化、工地衛生、工地生活)建設。從高起點、高標準出發,加大對“三工”建設資金投入,完善施工駐地各項設施,加強日常管理工作。通過開展“三工”建設“星級示范點”、“達標示范點”評選活動,助推重點工程項目部達到“三工建設示范點”標準。二是加強職工勞動保護工作。積極配合行政嚴格執行國家和省有關安全生產、勞動保護的法律法規,建立勞動保護監督檢查組織,配齊勞動保護檢查員,廣泛開展“安康杯競賽”、“三書一表一卡”等活動,增強職工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意識,保證工程項目安全生產。三是努力保障職工身心健康。每年按相關規定組織勞模先進健康療養,籌集專款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健康體檢和女職工婦科體檢。同時,堅持因地制宜,廣泛組織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
3.在幫扶困難職工群體上下功夫。在國企改革發展過程中,一些職工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困難。一是建立領導干部包保困難職工機制。建立健全領導干部聯系困難職工制度和三級困難職工檔案,各級領導干部和工會干部要與特困、重困職工建立包保對子,形成扶貧幫困包保網絡。二是建立“三不讓”(不讓一名職工家庭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不讓一名職工子女上不起學、不讓一名職工看不起病)承諾機制,救助困難職工,有效地解決職工“三難”(職工家庭生活困難、子女上學困難、看病困難)問題。三是建立職工互助補充保險機制。大力發展職工大病醫療等互濟組織,緩解因病因災造成的職工家庭生活困難,為職工抵御風險發揮積極作用。四是建立送溫暖機制。堅持深入到困難職工家庭、困難企業和生產一線開展送溫暖活動,走訪慰問困難職工、勞模、工傷、住院、退休職工和一線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