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斌
小時候,家門前有一塊空地,母親看它閑著怪可惜,就和父親商量把它開墾出來種上了苜蓿。每隔兩三年,原來的苜蓿地塊就被廢棄,另換一塊地重新再種苜蓿。老苜蓿地翻犁后種上麥子,不用施肥,麥子比其它地里的麥子產(chǎn)量要高一倍以上。長大以后,才知道苜蓿的根部有一種根瘤菌,可以集聚氮元素,“氮”是植物所需肥料之一,所以種過苜蓿的土地的麥子產(chǎn)量自然就高了。經(jīng)常食用苜蓿素可平衡人體的酸堿值,有清熱利濕的功能,可以治療膀胱結(jié)石,小便不利,浮腫等,是維護健康的上品菜肴。苜蓿生長期間不但不用施肥,還可以肥田。而且也促進了畜牧業(yè)的發(fā)展和草畜平衡,減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環(huán)境條件。
苜蓿春季生發(fā)的嫩芽,人們視其為一味美味蔬菜。在那個鬧饑荒的年月,每當春風吹起,農(nóng)戶人家就期盼著能夠盡早地吃上苜蓿菜。孩提時我放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自家的苜蓿地里或公家地里掐苜蓿。在春寒料峭的三月,在那向陽的坡地,苜蓿已拱破了土皮,先是柔柔的一個芽,再是圓圓的兩瓣葉兒,幾天后芽牽著葉兒使勁地往出抽,胖胖的,嫩嫩的,因為剛探出了一點嫩芽,一半還埋在土里,所以團場人叫掐苜蓿。那時,每當春季,我就和伙伴們挎?zhèn)€小竹籃到田間去挖野菜,有時遇見苜蓿地,就偷偷地采摘一些嫩苜蓿芽。因為那時只有連隊公家的地才大面積種植苜蓿,用于養(yǎng)殖牲畜。這樣的時候,如果遇見看苜蓿地的人是個沒有同情心的人,那我們便要遭到辱罵和驅(qū)趕。所以在那個時候,要想吃上一點苜蓿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苜蓿芽采摘以后,可以下在稀飯里、下在面條里,可以用水焯后涼拌著吃,也可以腌成酸菜吃,還可以和面蒸成苜蓿菜饃吃。母親蒸的苜蓿菜饃和做的苜蓿菜飯是那個年代我的最愛。在饑饉年代,連隊田野種植的的苜蓿不知救活了多少人的性命。
現(xiàn)在的紫花苜蓿已成為我家春、秋二季,母親在家招待客人的拿手菜,也是我最愛吃的菜。紫花苜蓿,一頭連著母親,一頭連著我,一邊是母親的愛,一邊是我舌尖上的留戀。這就是紫花苜蓿,美而不妒,嬌而不弱的紫花苜蓿,戈壁擁抱過,堿水蕩滌過的紫花苜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