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媛
(100088 中國政法大學 民商經濟法學院 北京)
認識經濟法關系的視角和方法不同,得出的經濟法概念有所不同。通常,經濟法概念是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規制經濟行為的法律規范的總稱②。
19世紀至20世紀,人類社會的經濟關系從自給自足的封建農業經濟轉化成工業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擴張本性將全國乃至全球的人類都囊括在內,形成整體的經濟聯系。每個人都不是單獨的人,而是社會群體的一個角色,是社會經濟鏈條的一環。經濟自由的內涵和外延都產生了變化。
威爾·金里卡在《自由主義、社群與文化》里面說:“在個人(自由)主義看來,人的本性是‘原子化’額度孤獨個體。的確,自由主義的假設就是人類個體本質上是孤獨的,具有獨立于—如果不是對立于—其他人的需要和利益。這種假設是自由主義理論的出發點。”“與此相反,集體主義者心目中的社會是一個共同體。它不僅僅是個人的簡單集合體,而是由人們組成的某種形式的共同體。這意味著,人們之間由某種超越個人利益之上的紐帶,即共同利益、共同信仰、共同道德,這個共同體的利益絕對大于所有個人利益的總和。”
經濟自由再也不是個體的絕對和孤立的自由,而是全社會所有群體有機聯系的共同的自由,是一種相對的自由。現在社會的經濟自由的意義在于,社會群體的經濟利益一定大于個人利益之和。所以,這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經濟法理念上的體現。
(1)由個人分散決策和個人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市場經濟并非完美無缺,本身也存在缺陷,導致市場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即市場失靈③。具體表現在公共物品的無人提供,少數企業形成壟斷使市場失去調節功能,經營者和消費者形成信息不對稱,環境污染等外部性問題,社會分配不公造成貧富差距過大和社會矛盾動蕩,以及由于個體利益最大化的自發性和盲目性的市場行為造成的周期性經濟危機。
(2)19世紀末開始出現的卡特爾、托拉斯等壟斷組織,操控市場價格和供給,妨礙自由競爭。為了規制這些行為,國家制定了《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
(3)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由于經濟勢力差別和信息不對稱,經營者容易通過虛假宣傳、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價格欺詐等行為損害消費者群體的利益。為了規制這些行為,國家制定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旅游法》等消費者保護法,從而保護消費者自由行使經濟行為。
(4)企業主和勞動者由于勢力對比懸殊,企業主為了利益最大化,容易剝削和損害勞動者權益,勞資矛盾發展,將影響社會公平正義、勞動力市場自由流通和社會和諧穩定。為了規制和調節這種行為,國家制定了《勞動法》《職業病防治法》《安全生產法》《勞動合同法》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勞動者保護法。
(1)經濟法既通過國家機關立法和執法來規制極端自由競爭經濟下產生的各種問題,也規制國家和政府的過度干預和濫用權力導致的妨礙全體國民的經濟自由行為以及權益的保障。政府不論是監管,還是調控,都有可能失敗,及政府失靈④。國家機關由于資源有限,管理不可能面面俱到;由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本性和缺乏監督,政府機構容易消極懈怠低效。我國由于歷史傳統的國家本位和官本位思想,政府權力存在濫用,導致權力尋租。
(2)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對政府失靈行為進行法治化糾偏,發揮市場經濟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保護各個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的自由,使社會公眾能夠擁有公平、自由、健康有秩序的社會環境,國家在經濟法部門里制定了政府調控法。政府調控法是規范政府調控行為,保障宏觀調控目標實現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政府調控法以規定政府宏觀調控的權限、范圍、程度、措施及責任為核心,目的是為政府宏觀調控立章建制,界定政府宏觀調控的權限,規范政府宏觀調控的行為,明確政府宏觀調控的責任實現政府宏觀調控的法治化。⑤
(3)政府調控法通過下列法律規范從各方面規制政府的調控行為,確保政府調控行為遵循干預有據、干預有度、干預有效的準則,將政府之手關在籠子里,建立政府的“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⑥
①財政法包括《預算法》《稅法》《政府采購法》《國有資產管理法》和《審計法》等規制政府財政調控行為;
②金融調控法里的《貨幣法》規制政府對貨幣的管理和流通行為。《中央銀行法》規定了我國貨幣政策的基本目標和貨幣政策工具。
③價格調控法包含《價格法》等,規制政府對價格調控的目標、措施和責任的法定。
④產業促進法包括《農業法》《中小企業法》《科學技術進步法》《電影行業促進法》等,規制政府制定和實施產業政策的行為,使產業政策法律化,防止政府恣意濫權和行政專權。
經濟法由于其社會本位和實質正義的法律理念,秉承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依法干預的原則,其目的就是維護社會共同體的整體利益。其規范的對象既包含市場主體也包含政府主體,防止壟斷、不正當競爭和專權專制行為對社會公眾的經濟自由的損害。
注釋:
①薛克鵬,張欽昱編著.《經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第5頁.
②薛克鵬,張欽昱編著.《經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第7頁.
③薛克鵬,張欽昱編著.《經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第36-37頁.
④薛克鵬,張欽昱編著.《經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第39頁.
⑤薛克鵬,張欽昱編著.《經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第269頁.
⑥薛克鵬,張欽昱編著.《經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第2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