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鐘藝
(537100 廣西壯族自治區煙草公司貴港市公司 廣西 貴港)
基于成本的角度考慮,通過審查物資采購合同,有助于企業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物資采購合同面臨的風險,主要來自文本風險、合同審批、簽訂風險以及合同執行風險。這會影響到企業生產質量、交貨進度以及貨款支付等,由物資采購合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企業生產效益。
選取物資供應方特別是初次合作,大部分公司基于安全、風險的角度考慮,都會選擇信譽度高的公司或機構,通過調查合作方的資信情況,加深對潛在合作伙伴的了解。審查方面,主要對合作方的法人進行資信調查,首先注意對方《企業法人營業制造》年檢情況,初步了解調查對象的經營范圍、方式,再結合自身物資采購需求,判斷雙方合作的適應性。其次,判斷堆放代表是否企業法人,是否有簽約的資格。對于行業特殊的行業,如危險化學品,還要仔細甄別該企業的經營范圍和經營限制,與之合作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一百一十二條對于危險品的定義,確保采購合同包含的物資詳細分類,防范采購行為帶來的風險[1]。
物資采購合同規定了雙方的義務和權利,因此合同中應重點關注合同標的物、價款以及物資質量條款。合同中囊括的標的物,應詳細標明采購物資的型號、品牌、規格和質量等要求。為了強化對物資供應商的約束,應要求對方作出物資所有權或處置權的保證,避免在物資轉讓過程中出現違規出租、抵押等情況。
合同中關于價款、單一貨物的內容應力求明確、清晰,避免價格存在模糊或討價還價的空間。在合同中約定物資單價、數量、計量標準等。若是物資采購合同涉外,還要在合同中規定貨幣的單位以及外匯結算標準,避免雙方因某一條款表述不清產生分歧。
最后,在合同中規定物資的運送時間以及運送方式,明確物資風險承擔主體,以及所有權轉移過程的一應問題。
基于以上條件,確立了合作伙伴,基本談妥合作條件后,進入合同起草的階段。通常物資采購合同都有一定的模板,合作方只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即可。但是,部分物資的技術性要求比較高,那么除了常規合同條款之外,還要加入一定技術資料和圖紙,以此保證物資采購的精準性,并與供應商簽好技術協議。
合同使用的標準文本,可以依據企業的具體規定執行,這適用于常規物資采購。對于復雜的市場交易,涉及的物資種類多樣,跨越多個行業如化學品、機械設備、原材料等,涉及的計量標準和計價方法可能存在差異,因此建議選用標準合同文本,或者交由第三方機構輔助、監督合同起草。
一旦合同起草完畢,并且合作雙方都簽署后,一般情況不會發生合同條款修改的情況。但是,合同履行條件發生變化,并且合作雙方都有修改合同的意愿,那么依據《合同法》第77條規定,雙方當事人經過協商達成一致后,簽訂補充協議,在簽字蓋章后生效。若是單方面受到不公正對待,即被另一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依據《合同法》第54條規定,因重大誤解、被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外簽訂合同的,受損害的當事人有權請求法院或相關仲裁機構撤銷合同。基于以上兩條法律,在制定和修改物資采購合同時,可以遵循以上兩條法規進行相關操作。
采購合同變更的內容必須明確,根據《合同法》第78條規定,進一步闡明標的物數量、品質、價款以及履行期限,同時明確物資的運送地點,以及變更違約金。為了避免合同爭議,應以書面形式簽訂補充協議。
評估合作方的履約能力,并對合同執行的全過程進行監督,以此約束合作方的行為。采購部門需要根據對方當前經營現狀、信譽度等因素客觀評價和判斷,若是物資采購的重要程度高,那么還需要安排專人進行監督,協調與合作方的在履約過程遇到的問題,共同尋找解決方式。
為了避免合作方違約,要密切關注合同規定的物資交付時間,敦促合作方及時交付標的物,同時要考慮到可能影響物資質量檢驗的因素,要求對方提前一定的時間將物資運抵特定地點,讓采購方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質量檢查,為退、換貨操作提供充足時間。這不僅會影響物資采購方的生產進度,同時也影響著物資供應受到貨款,因此要在合同履約過程注意此問題。此外,若是采購合同存在保密條款,采購方應注意通知運送物資的人員,要求其保守商業秘密[2]。
由于在合同起草階段,沒有詳細約定好相應的條款,合作雙方對于某一條款解讀存在差異,由此產生了合同糾紛。當出現糾紛時,通過協商能否以修改合同部分條款的方式解決糾紛。若是協商不成,雙方可以根據合同采取訴訟、仲裁的方式解決合同糾紛。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針對合同糾紛進行訴訟或請求仲裁,要注意合同訴訟時效。通常買賣合同的訴訟時效為三年;若是商品質量不合格且未發出相應聲明,那么訴訟時效只有一年;涉外買賣合同,訴訟時效只有四年。因此,在合同執行階段,要明確物資采購合同類型,以及訴訟時效,出現糾紛時能夠使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的權益。
綜合上述,企業采購物資合同,需要在簽訂合同和執行合同階段進行審查。合同內容要求包含詳細的采購物資要求,若是技術合同,還要在合同中附上技術資料、設計圖紙等。合同履行階段,要確保物資供應方履行相關合同條款,保證采購物資質量,避免合同審查不當為企業帶來采購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