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玥
(130000 長春鐵路公安處 吉林 長春)
當前,國內職務犯罪的比例明顯升高,在對職務犯罪進行偵查時,離不開電子證據的取證工作,但當前司法、檢查等相關機關對電子取證的認識還不夠充分,阻礙了職務犯罪中電子證據的取證工作,降低了偵查工作效率。其中認識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職務犯罪偵查模式在逐漸轉變,相關部門對這種重證據的偵查模式還沒有完全適應。隨著新的刑事訴訟法的實施以及保障人權理念的深入,以往檢察機關“一張紙、一支筆、一張嘴”的審查模式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發展,此時電子證據就充當著“證人”和“知情者”的角色,對案件的審判十分重要,但當前檢察機關還未能對該模式的轉變完全適應,阻礙了電子取證工作的開展。二是對電子數據本身的認識不足,作為一種新型的證據形式,檢察機關相關偵查部門對新事物的認識還不夠充足,因此在辦案過程中容易被忽視或是用不到位,影響辦案效率。
當前技術與偵察的協作機制還不夠健全,二者之間“兩張皮”的現象還比較突出。當前檢查機關在對職務犯罪所需采取的技術偵察措施需要交由其他偵查部門來執行,但電子數據的調取、分析以及鑒定等工作需要技術部門來實現,這樣的工作模式導致實際工作中容易出現脫節,同時很多檢查技術人員缺乏對偵查人員辦案協助的經驗,其在實際過程中缺乏實踐經驗,導致技術與偵察無法進行緊密的結合,阻礙工作效率的提升。
當前有關電子取證的法律依據還不夠完善,現存的法律規定十分模糊。目前,國內法律中僅有刑事訴訟法的第四十八條明確了電子數據的地位,將電子數據作為法定數據中的一種,但新的刑事訴訟法頒布后也沒有對此規定相應的規范。最高人民檢察院曾出臺過兩個有關電子證據的規定,然而在電子證據被列入八大證據之一后,也沒有再出臺過相關的電子證據取證規范的文件,這使得電子證據取整的工作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規定,導致電子證據的取證工作無法規范的開展,因此產生了當前檢察機關相關部門在偵查工作中對電子取證工作得隨意性。
電子證據的取證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這要求我們在實際辦案過程中需要專業的電子數據取證人員,電子取證需要計算機相關專業的人員經過專門的培訓才能對此工作進行勝任,而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部門,對該方向的人才應該是十分缺少的,而這類專業技術人員都集中在檢查技術部門,為此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兩個措施提高辦案效率。一是加強檢察機關相關人員的培養和培訓,檢查機關可以適當吸取相關專業的人才,同時對該類人才及相關人員組織培訓,提高其電子取證工作的專業技術水平,彌補人才缺失;二是加強與公安機關偵查部門的協作,完善協作機制,這種做法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另一方面做到了物盡其用,公安機關偵查部門具有更為專業的偵查技術,檢察機關加強與偵查部門的合作能夠對該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充分地利用,同時也免去自身專業性不足的問題,能夠有效地提高辦案效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針對當前電子證據取證較為隨意的現狀,我們在對職務犯罪案件進行證據收集中對運用電子數據應建立一個完善的取證規則,為取證工作提供一個指導。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內容建立相應的工作原則:一是要確保電子數據的安全、真實和完整,以確保取證的電子數據能夠有力的對犯罪嫌疑人的罪行進行證明,遵循真實性、完整行的原則,同時確保數據的安全;二是偵查及檢察人員在對電子數據提取過程中需要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此來對數據進行調取、復制以及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工作,只有具備這些技能,才能對電子數據取證工作順利地開展,因此我們需要明確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術和專業知識。三是電子取證中對電子數據的收集、固定和流轉等應建立相應的記錄,以此來實現電子數據的可溯源性。對操作步驟的記錄能夠為后續數據的得來提供證據材料,以此來更好的維護數據的有效性。四是要遵守公民的隱私權,電子數據的取證雖然是為了打擊職務犯罪,但在此過程中也喲注重對公民隱私權的保護,要做到對人權的保障。
面對當前相關法律法規對電子爭取取證規范不足的現象,相關部門應著手完善相關取證的規則,明確取證的程序,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可以有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及各省級院對該項工作進行牽頭,對當前司法實踐經驗以及相關意見,在此基礎上對電子數據勘驗規則進行完善,對電子數據調取的程序進行細化,例如明確電子數據調取的主體、明確調取的流程以及流轉的流程等,切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實際操作提供一個有利的證明和參考。
加強職務犯罪偵查中電子證據的取證工作,推動職務犯罪案件的審理效率,努力維護公平正義,懲治違法犯罪,讓我們共同為維護法治社會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