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增譽
(130000 吉林博侖律師事務所 吉林 長春)
關于網絡犯罪的概念,一直存在著較大的爭議。趙秉志教授認為:“網絡犯罪是利用計算機操作所實施的危害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安全的犯罪行為。”結合我國刑法規定,筆者認為網絡犯罪是指以網絡作為犯罪對象,即侵害目標或者以網絡作為犯罪工具,利用網絡而實施的嚴重危害網絡安全或網絡正常秩序的犯罪行為。
關于網絡犯罪的特征,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網絡犯罪的構成特征:①網絡犯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是自然人或法人。一般來說,網絡犯罪的主體是具有一定計算機知識水平的人。②網絡犯罪的客體是為刑法所保護的網絡犯罪所侵犯的一切社會關系。③網絡犯罪在主觀方面的表現為故意。犯罪行為人進入系統以前,需要通過輸入設備打入指令或者技術手段突破系統的安全保護屏障,利用計算機信息網絡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破壞網絡管理秩序。
二是網絡犯罪的獨特特征:①犯罪主體的多樣性。通常網絡犯罪屬于所謂的“白領犯罪”,是少數計算機專家的專利。②犯罪主體的低齡化。據統計,網絡犯罪人多數都在35歲以下,甚至很多是青少年。③犯罪的廣域性、變異性、快速性。④犯罪成本低、傳播迅速和范圍廣。黑客只需要一臺計算機、一條電話線、一個調制解調器就能夠實施犯罪行為,從而達到其尋求心理刺激或追求金錢利益的犯罪目的。⑤犯罪行為具有極強的隱蔽性。⑥巨大的社會危害性。網絡犯罪不僅會造成財產損失,而且也會危及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甚至會發動導致人類滅亡的核戰爭。
目前,網絡犯罪的處罰制度是單一的,沒有規定對犯罪分子處以罰款、資格等處罰,而只規定對犯罪分子實行自由處罰。通過對國外許多國家的刑法的研究,發現根據網絡犯罪的類型和危害程度,罪犯將受到各種刑罰,如自由刑、資格刑、罰金等。多種刑罰對打擊和治理網絡犯罪具有積極意義。與自由刑相比,資格刑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威懾作用。網絡犯罪行為人的主要動機是需要獲得更多的非法利益,對這類犯罪的主體處以巨額罰款,使其能夠在犯罪前考慮犯罪的非法成本,犯罪門檻提高。他們不會愿意實施非法行為,因此在刑法中增加處罰可以在預防和打擊網絡犯罪方面發揮作用。
《刑法》中對網絡安全犯罪是否進行處罰的幅度確定為“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作……”,基于客觀層面分析而言,由于網絡信息和系統的特殊性,以上處罰前提缺乏客觀性和一定的依據,而且在處罰中規定“后果嚴重……后果特別嚴重……”,但深入分析處罰來看,網絡安全犯罪行為如何判斷后果所處程度仍缺乏量化的依據;另外,在處罰種類設置方面,僅僅對“非法入侵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做出自由刑的規定,且沒有提及財產刑,由此來看,處罰幅度和范圍狹窄且存在不合理之處。
目前,我國刑法規定,網絡犯罪的犯罪主體只能是自然人,單位不能構成網絡犯罪的主體。網絡犯罪是刑法中的單一犯罪主體。對于現實生活中的自然人,與單位相比,在技術、資金、人員等方面不占主導地位。許多網絡犯罪是由單位實施的。因此,有效打擊網絡犯罪,必須擴大網絡犯罪主體,包括犯罪主體的范圍。
我國刑法出于保護未成年人的考慮,對網絡犯罪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偏高,除了重大刑事案件,比如:放火、故意殺人等,對未成年人輕微的犯罪行為不予追究。然而網絡犯罪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未成年人是數量龐大的網絡用戶群體,未成年人在道德觀念與法治觀念上都相對薄弱。所以,網絡犯罪群體中,未成年人占比呈上升趨勢,給國家及整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對于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案件,應考慮將刑罰范圍進行擴大,以實現對未成年人實施網絡犯罪行為的刑法規制。
從網絡安全犯罪的特殊性分析而言,違法者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性從事跨地區、跨國際的違法行為,雖然違法者可以準確定位,但違法行為以及如何管轄卻存在較大難度。如違法者可以利用技術變更IP地址或者采用不固定的域名等,增加了偵查難度;另外,結合以上分析,由于網絡犯罪存在跨地區的特點,各個地區的偵查人員在工作中劃分管轄范圍和協調機制的確定難度較大,由此可知,網絡犯罪管轄難度較大。
在現階段,自由懲罰是對網絡犯罪分子的一種懲罰,它不是目標和威懾。立法者根據國外經驗,擴大和完善刑法類型。大多數網絡犯罪都是以金錢來衡量損失,對犯罪分子處以罰款,增加犯罪分子的非法成本,對網絡犯罪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網絡犯罪偵查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偵查取證困難。網絡犯罪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偵查機構在獲取證據方面存在很大困難。在網絡犯罪領域,現有的刑事證據規則不太適用。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新的證據規則,進一步提高相關證據的證明力,加大打擊網絡犯罪的力度。
由于網絡安全犯罪行為的技術性、復雜性程度較高,犯罪主體范圍較大,因此,刑法對犯罪主體的規范必須結合當前犯罪行為中主體的特點,擴大主體范圍,重點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針對未滿16周歲人群犯罪應作出具體的刑法規制,使得該特殊群體一旦做出犯罪行為,將遭受處罰,但必須注意量刑幅度和方式;二是在犯罪主體中增加“單位”,使得主體范圍得以擴大。從近幾年來犯罪行為分析來看,單位作為組織之一,作出犯罪行為的優勢和便利性高于個體。因此,必須提高對其重視程度。
不同的部門與地區間要開展合作,創建聯系和溝通機制,共同打擊網絡犯罪,維護網絡安全。除此之外,還要重視國際間的司法合作,創建全球“法網”。在國際社會中,各國之間缺乏合作,以不一致的方式和強度處理網絡犯罪,在國際上缺乏普遍的監管手段,犯罪分子有機會利用。
總之,隨著網絡犯罪的不斷發生,應從犯罪標的、處罰的范圍、范圍和管轄范圍等方面,完善和完善刑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和懲治網絡安全犯罪,使網絡環境得到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