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榮 王 輝
(365050 沙縣人民檢察院 福建 沙縣)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刑事案件頻發,其中輕微刑事案件所占比例較高,一方面,如果不能妥善處理此類刑事案件,社會的和諧穩定將面臨愈加嚴峻的挑戰,另一方面,我國現今司法資源不足,各地普遍存在案多人少的矛盾。快速辦理輕微刑事案件,能夠有效的化解社會矛盾,減少社會對抗,同時也是司法機關貫徹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2014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制定出臺了《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辦法》。
將刑事案件繁簡分流,按照難易程度加以區分進行,并通過將大量輕微刑事案件集中辦理,個人能夠在單位時間內處理數個甚至數十個簡易案件,從而能夠集中其他有限資源辦理重大復雜疑難案件。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的建立,能夠盡可能縮短偵查、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審判環節的期限,盡可能減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判決前的羈押時間,顯著提高訴訟效率,保證能夠及時補充調取證據,避免因為漫長的司法程序導致證據湮滅,避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突然翻供,也從另一方面推動了案件的辦理質量,保證了效率和質量的統一。
司法效率是司法公正的題中之義,司法公正的實現有賴于司法效率的提高。快速辦理輕微刑事案件,可以使被害人得到及時的救濟,可以使有罪的人及時受到懲處,及時認識到自己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快速處理輕微刑事案件,也能夠起到快速化解社會矛盾的作用。
司法實踐中,各個不同的司法部門為緩解辦案壓力,常常用足法定期限才轉入下一環節,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辦案效率,大量輕微案件久拖不決,使得當事人遭受心理上的折磨,尤其是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羈押的案件中,由于辦案效率低下,犯罪嫌疑人審前被長期羈押,一方面在羈押場所人權容易遭受侵犯,一方面容易使審判人員為避免判決刑期低于已羈押刑期而人為提高被告人的宣告刑,嚴重影響了司法的公正性。在合理期限內快速終結刑事訴訟,是我國人權保障的必然要求。
各基層檢察院公訴部門普遍存在案多人少的情況,一線辦案干警人均年辦案數不低于50件,沿海地區更為明顯。然而近年來刑事案件頻發,其中輕微刑事案件占據重大比例加大,一線辦案人員人數卻未增加案多人少情況越來約明顯。同時因未建立案件繁簡分流機制,導致一線辦案人員手上既有大量輕微刑事案件,又有部分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導致辦案人員常常難以合理分配時間。因辦案時間無法進行合理分配,出現輕微刑事案件退回補充偵查、延長審查起訴期限的情況時有發生。
目前一審刑事案件中無論是重大、疑難、復雜而適用普通程序的刑事案件,還是案情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適用簡易程序的輕微刑事案件,均需要繁瑣、分段的履行各種程序,須先后做到履行告知犯罪嫌疑人權利義務程序、告知辦案期限程序、提審訊問、開庭及最后的對裁判的審查等等。同時需要撰寫大量的文書材料。
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特點集中在一個“快”字,但快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實現司法公正,不能為了片面追求司法效率而忽視司法公正,脫離司法公正談效率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一旦忽視司法公正,引發更加激烈的社會矛盾,不僅會降低辦案效率,還會增加不和諧因素。但是一線辦案人員如何在追求辦案效率和確保司法公正中難以把握,可能存在部分辦案人員面對案多人少的情況而忽視司法公正。
一是成立專門的輕微刑事案件主訴小組,專門負責輕微刑事案件的快速辦理。二是在原有簡易程序主訴小組的基礎上,探索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與適用簡易程序辦理相互轉化的混合辦案模式。三是采用分類辦理的模式,各個主訴小組按照專業分類辦理快辦案件,如對危險駕駛、;盜竊、微量販毒等案件,各主訴小組分類辦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加快案件流轉。每周或每月固定時間集中移送審查起訴、集中提起公訴,以案件批量流轉的方式確保集中審查、集中開庭的順利進行。五是集中告知、提審。各辦案組均做到告知權利與提審訊問一并進行,并在提審中明確訊問嫌疑人對適用快辦程序的意見,確保嫌疑人合法權益。六是簡化辦案法律文書。實現審查報告與起訴書對接。對于快辦案件,主要對審查報告與起訴書制作要求相同的事實、證據部分予以簡化,將審查報告的重點放在起訴書不涉及的需要說明的問題和庭審需要注意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