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佩
(450000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 河南 鄭州)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許多民事訴訟案件都采用了電子證據作為審判依據,如計算機安全和知識產權等,都需要依靠電子證據,電子證據的重要性顯而易見。電子證據可謂訴訟案件提供真實有效的法律證據,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權威性。自法律將電子證據納入有效證據以來,社會各界對此開始重視起來。雖電子證據在訴訟時可作為審判依據,但我國目前并未對其統一標準,其在審判中的地位也難以定義。因此,我國法律部門需重點加強對電子證據的研究,以明確的法律規定其在法庭審判中的參考地位。
在證據信息化的大趨勢下,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的電子數據在證明案件事實的過程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種以新的形態出現的證據形勢在證據法律時間與理論研究中的有識之士定義為電子證據。電子證據基于信息技術而產生的,最常見的就是存在于手機、相機、計算機等電子產品中。如今,我國信息技術高度發展,電子證據類型種類繁多,表現形式日益豐富,具有高分離性和高復制性的特點。除了我們日常的QQ、微信等聊天記錄可以作為電子證據,電子資金匯款記錄等電子商務都可以作為電子證據。除此之外,照片、視頻、錄音、郵件也屬于電子證據的范疇之內,目前我國大多數民事訴訟都需要借助于電子證據作為參考,為案件審判的公正性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現階段我國民事訴訟中, 電子證據已作為強有力的證據表現形式之一,電子證據本身具有高復制性、傳輸性、更改性等特點,在電子證據收集過程中一不下心就容易對公民權益造成侵犯。因此案件相關人員對證據收集時要做到合法采納。除此之外,電子證據的載體必須得處在正常運行的前提下,若系統處在不正常情況下,則難以對證據進行準確判斷,也無法保證證據的完整性。
電子證據主要有三個明顯特征,分別是無形性、便攜性和易破壞性。①電子證據是依靠載體才得以表現出來,實際上其必須得借助計算機設備的有效處理才能化為案件信息資料進行證明。②電子證據的載體可以是手機、相機等電子設備,便攜特征明顯,可以保證長時間的儲存和完整性,在訴訟中可以非常客觀的將案件實情展示出來。③電子證據一旦受到其他科技手段介入時很容易遭到破壞,因人為因素而無法保證電子證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電子證據作為法庭審判參考時,必須先判定其資料的真實性和獲取途徑的合法性,以滿足法律要求。
第一,國家《電子簽名法》中明確規定,電子證據(如視頻、圖片、音頻等)都有著高度的合法地位。
第二,電子證據獲取途徑必須符合法律規定,電子證據與其他傳統證據不同,電子證據有著比較明顯的特殊性,在其產生、傳輸與存儲的過程中,不得在任何一個環節做出違背法律的行為。如某電子證據是因侵犯公民的隱私權而獲取的,則此證據不具備法律效應,不得作為訴訟審判證據使用。
第一,科學性原則。電子證據在進行收集過程時,通過計算機等科學技術手段,科學全面的進行證據收集,保證電子證據在訴訟審判中具備科學性和說服力。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證據收集方式,因此在民事訴訟案件審判中,必須要以現代科技作為輔助手段,完整地收集電子證據作為判決依據。
第二,合法性原則。在電子證據的收集過程中,必須以遵守法律為前提,能否保證證據來源的合法性和客觀性,是電子證據能否被采用的決定性因素。國家明文規定,任何人不得在電子證據收集過程中做出隱瞞、欺騙等不實行為,另外對于涉及到國家或商業秘密的信息需隨其做好保密處理。相關人員不可進行“釣魚執法”,以欺騙誘導等不正當的收集方式獲得的證據一律作為非法證據,法庭不予采納。
第三,真實性原則。電子證據必須按照事件發生的真實性進行收集,保證其資料的真實性與客觀性,禁止對對案件事實進行惡意歪曲。我國法律明確規定,任何形式的證據都必須經有關部門嚴密調查認定屬實后才可作為證據采用。因此,案件有關人員必須在保證證據真實客觀性的前提下進行證據收集,若一旦發現有捏造證據等違法行為,立即做出嚴肅處理。
第四,及時性原則。電子證據在時間上的特征就是及時性,及時性是指相關人員對真實場景和人物活動等進行及時記錄,保證電子證據記錄時間與案發時間吻合,若查出電子證據記錄時間早于或晚于案發時間,則此證據作廢,不具有法律效應。我國對于電子證據有著明顯的時間限定,相關人員必得在規定時間內提交有關證據資料,因此在電子信息收集過程中,一定要及時地收集證據來避免證據被篡改或泄露等情況。
電子證據與傳統證據資料雖大不相同,卻也在民事訴訟中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支持,專業性加大,參考難度隨之加大。目前我國在電子證據相關領域的法律條例并未完善,因此在許多民事訴訟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相關人員必須以遵守法律為前提,保證收集到的證據具備高度的科學性、合法性、真實性和及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