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慧希
(571127 海南師范大學 海南 海口)
在互聯網金融市場中存在競爭,各種權利和利益之間有著力度不同的對抗關系,刑法的介入如果是化解這些行為,實現對違法犯罪的控制,那么市場競爭機制就會遭到破壞.在互聯網金融市場中存在著個人投資者、成熟投資者以及非理性繁榮環境下的投資機構。在行為機制理論下,認為人類市場行為會系統的在可預期的范圍內不斷的偏離理性。
互聯網金融市場的信息安全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均衡機制支撐著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生存和發展,需要針對信息均衡機制構建刑法保障體系。市場對金融產品進行定價時,需要以互聯網的披露、生產、分析、流轉信息為依據。傳統資本渠道本身具有較高的風險,這些風險內容包括通貨膨脹、證券市場的風險、儲蓄低利率風險。在網絡時代新的投資者利用互聯網金融對抗這些風險。在信息獲取和信息分析工具方面,互聯網金融市場明顯優于傳統的金融市場。在信息披露合規的作用下,互聯網金融平臺能夠為協助投資者和資金提供者帶來便利,讓他們可以充分的分享金融信息產品,有效的監測金融違法犯罪,融資與投資之間容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象,但是信息網絡技術和金融市場的結合有效的降低了這一水平。部分的融資者會以信息壟斷為優勢實施相關的金融違法犯罪活動,這樣投資者的權益就會遭到侵害。間接融資市場中會發生儲蓄類產品收益過低的現象,這是因為傳統銀行壟斷了對資本資源市場的定價[1]。
分析目前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刑事案件的基本情況,發現在互聯網融資平臺中資金數量較大,流動范圍也很大,會發生較為頻繁的網絡交易,出現的犯罪行為涉及數量較多的投資者,其中金融監管缺位現象明顯。金融體制的改革需要深化,行政權力的干預使得金融市場出現了事前監管弱化、事后監管強化的現象。在金融市場中競爭不斷增強,控制權力逐漸減弱,出現了金融壟斷分化的現象。這些因素決定了金融風險控制應該作為政策的核心。互聯網社會風險無處不在,金融風險設置日益深化,因此互聯網金融風險市場的刑法保護需要具有較強的震懾力度。互聯網金融風險在不斷的發生著質變,而且量變也是動態的,為此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法律不能缺乏動態觀念,因為互聯網金融市場刑法保護政策要對互聯網金融市場的正當性基礎和實踐性相關的本質問題做出解釋。
互聯網金融市場風險類型多種多樣,在司法實踐中需要將不同的性質的金融風險區分出來。要想引導互聯網金融市場實現公平、公正、公開,就要明確具體的解釋意見保障,市場上存在獲取市場資本的不法行為,這些行為指的是利用各種實質不平等的手段獲取信息優勢,這些手段不以正當的網絡交易技術為基礎,不做正當形式的成本投入。使得互聯網金融市場參與者的信息遭到嚴重的破壞,這一類的行為應該受到刑法手段的懲治。契約風險是互聯網金融市場中存在的風險,比如融資者和投資者之間的合作是在不完備的契約形式中進行交易的,那么契約在執行的過程中,雙方容易產生分歧,進而發生違約或者是合同的效力無法發揮。流動性風險也是其中的一種,比如某投資者持有特定的金融商品倉位,但是投資者在經營的過程中出現企業流動資金不足的情況,那么他就不得不以較低的價格將金融平臺的商品拋售,達到套現的目的,此時市場價格就會顯著的下低。
實現金融市場自律監管要完善激勵機制,從目前的建設情況來看,在制定、執行和監督金融行業的三個方面,激勵機制都比較缺乏,尤其是在市場失效的時間段中,金融市場的競爭機制和自律監管激勵機制的缺失尤為明顯。分析互聯網機構的投資者構成情況,發現年輕投資者數量較多,這些投資者他們的投資經驗有限,投資的額度也是有限的。以P2P網貸為例,分析互聯網金融市場網絡平臺的經營水平,發現這些P2P網貸平臺已經由開始的野蠻式成長發展到了穩步競爭的階段。他們采取的手段是高成本吸引客戶,對風險采取高杠桿放大的手段,在引入風投和搶占市場上更是以非常快的速度進行[2]。對此人們往往認為這是非理性的繁榮方式。在刑事立法的單一角度上,提出了刑法對互聯網金融市場機制風險的容忍,肯定其中存在的價值,并使用有效的制度確保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穩定。但是其中也十分的注重對市場自發性的重視,以及對市場自律性保障功能的重視。應對互聯網金融市場的侵害行為,金融市場民事訴訟是最有效的手段,同時這也是一種高程度的市場化手段。
綜上所述,通常情況下,金融行政法規會限制互聯網金融市場單個投資者的投資額度,因此個體經濟在金融詐騙等違法行動中產生的數額都是有限的。但是非法金融互聯網平臺會聚合犯罪,因此互聯網金融犯罪仍然具有規模化和涉及廣泛的特點,司法工作量大。因此互聯網金融刑事司法保護要提升運作效率,也需要專門加大對小額投資者的保護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