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金桃
(430014 武漢市交通科技學校 湖北 武漢)
近年來,由校園貸所引起的一系列惡性事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經由高度發達的網絡信息平臺傳播之后,造成了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也造成了當下各大高校談 “貸”色變的現狀。由于移動支付等電子金融的出現,給網絡信用消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但由于監管和相關審核制度還不能做到絕對的規范,這才導致網絡貸款行業亂象頻出,許多不法企業借機牟利,無法做到有力監管的情況下,政府機構采取的是打壓政策。然而,當今時代正處于現代科技高度發達的階段,發達的信息交流平臺以及移動設備的普及,使得校園貸等信用消費在各大高校中屢禁不止,危害事件頻發。
簡單來說,校園貸就是指通過網絡平臺收集信息,給大學生提供信用消費渠道,收取利息的商業借貸平臺。一般來說,校園貸平臺總是憑借低利息、無擔保、借款快速等噱頭吸引大學生的目光,滿足他們沖動消費的欲望,從而漸漸在高校學生之間普及。然而,這種網絡借貸平臺許多都缺乏正規的監管手段,質量良莠不齊,有些標榜額度高、到款快的校園貸實際上就是另一種形式的高利貸,當高校學生踏入陷阱之后,就開始顯露出丑惡的嘴臉,采取各種暴力催收手段,嚴重影響高校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1]。
校園貸和網絡貸作為當今社會新的經濟形勢下出現的獨特產物,并不是全然沒有意義的,不能一概而論。對于那些家境貧寒、確實存在資金周轉困難的高校學生,正規的校園貸能夠幫助他們解決當下的資金困難,使其能夠沒有后顧之憂的繼續完成學業;對于那些心懷夢想,已經有了初步創業規劃的高校學生來說,正規校園貸的出現就意味著他們人生中的第一筆資助,作為追求夢想的啟動資金。與此同時,校園貸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了他們正面的壓力,不斷鞭策他們更加努力學習、工作,就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不久的將來將這筆借款徹底還清[2]。
就社會現狀而言,校園貸給高校學生帶來的還是負面影響。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運作模式的不規范以及監管制度的缺失,導致網絡貸行業的發展亂象叢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高校學生正處于缺乏自制力的階段,一些學生受到不法校園貸平臺的引誘,在辦理校園貸業務之后,面對高昂的利息,無法自主償還,為了解決燃眉之急,選擇拆了東墻補西墻,用以貸養貸的方式償還,從而越陷越深,最終無法背負巨大的壓力,以自殺的方式來逃避。近些年來,這樣的例子越來越多,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消逝在網絡信用消費的亂象中,“校園貸”這三個字染上了鮮血的顏色,越發紅的刺目,無法忽視[3]。
校園貸運作模式的不規范,很大程度上體現在信息傳遞的不完全、不透徹上,高校學生日常接觸的環境較為單純,這就給了許多不規范企業以可乘之機,他們利用語焉不詳的幾個信息,比如高額度、免息、到款快等,發布虛假優惠,而隱瞞了其中許多重要信息,誘騙無知高校學生,等到學生步入陷阱之后,將高額的利息以另一種名目施加到高校學生的借款中,比如服務費、保險費等。這時,合同已經開始生效,學生發現上當之后已經來不及了。
就目前的市場前景來看,校園貸的牟利空間是巨大的,許多金融企業紛紛盯上了這塊市場,同時,為了盡快搶占市場份額,擴大用戶規模,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以流程簡單、到款快速、還款無壓力等誘人條件吸引廣大高校學生。而發生業務的前提,則需要學生填寫詳細的個人信息,以便在后期催款時使用,這就意味著部分學生在自身承受暴力催收威海的同時,其家庭也會受到極大影響。學生提供詳細信息的意義在于平臺的風險評估,正規平臺應當嚴格審核該學生的還款能力,酌情考慮借款的額度。但部分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并沒有嚴格按照風險評估流程運作,導致后期出現許多學生無力還款的情況出現,大大增加了校園貸的壞賬率和回款難度[4]。
到目前為止,許多校園貸業務的利率居高不下。高校學生大部分還沒有自主賺錢的能力,同時由于尚不成熟的消費心理,抵御誘惑的能力較弱,很容易發生過度消費行為。校園貸以資金借款、分期付款等方式,為他們提供了消費的渠道,但接下來,學生就必須面對高額的利息,這使得本就捉襟見肘的他們承受了極大的壓力。
綜上所述,自從網絡貸和校園貸出現以來,帶給廣大高校學生的危害極大,已經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究其原因,是由于其發展模式不合理,國家政府的監管力度不夠,這就需要國家和社會充分引起重視,加強這一行業的規范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