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慧玲
(225300 江蘇省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江蘇 泰州)
2016年10月19 日,被告甲與原告乙簽訂債權轉讓協議,約定乙支付1萬元給甲,乙方受讓甲方對丙方2萬元的債權,并通知了債務人丙。2016年10月28日,原告乙對債務人丙提起債權轉讓之訴,訴訟過程中,債務人丙提交償還的銀行流水證明提出債務已經清償。原告乙于2017年3月7日申請撤訴。2017年3月9日原告乙提起債權轉讓合同之訴。
原告乙提供下列證據:①2013年5月27日債務人丙出具給被告甲的2萬元借條一份,證明雙方之間存在實際借款關系;②2016年10月19日債權轉讓合同及通知一份,證明被告甲已將2萬元債權實際轉讓給原告乙。
本案的爭議焦點為:債權轉讓協議效力的認定;乙的損失認定的法律適用。
一種意見認為債權轉讓協議有效。原、被告于2016年10月19日簽訂的《債權轉讓合同》系雙方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故該合同合法有效,雙方當事人均應當恪守履行合同。由于債權轉讓合同所涉借款甲已經受償。原告與被告簽訂的債權轉讓合同客觀上已無法履行,被告違反誠實信用原則,致合同不能履行,構成違約,依法應當承擔違約賠償責任。原告因債權轉讓合同不能履行造成的損失應當為其依據債權轉讓合同向債務人丙可主張的債權即本金2萬元,并賠償原告因訴訟支出的相關費用。
一種意見認為就債權轉讓協議而言,除符合一般合同成立要件外,還需具備特定成立要件,即債權人存在有效的債權且債權具有可讓與性。即債權的有效存在是債權轉讓的前提,以無效的債權轉讓他人或者以已經消滅的債權轉讓他人,是轉讓的標的不能。被告將已經清償的債權進行轉讓,應當屬于不得轉讓的債權,該轉讓行為無效。債權轉讓協議由于債權的不存在而不成立,自然無效。因該債權轉讓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原、被告之間的轉讓價款為1萬元,被告應返還原告1萬元轉讓費,并賠償原告因訴訟支出的相關費用。
筆者認為,債權轉讓,是指債權人通過協議將其債權全部或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行為。債權在全部讓與時,受讓人取代原債權人成為合同關系的新債權人,原債權人脫離合同關系。債權人可轉讓的債權應為有效存在的債權。本案中,原借款合同已實際履行,債務已全部清償,借款合同所設定的權利義務在客觀上不再存在。被告將已經清償的債權進行轉讓,應當屬于不得轉讓的債權,該轉讓行為無效。但原、被告雙方簽訂的債權轉讓協議,其實質是一種合同,應受《合同法》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2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法無禁止即可為,該條款中并未規定已經消滅的債權轉讓行為屬于無效情形,故原、被告簽訂的債權轉讓協議是有效的。
由于該債權轉讓協議中轉讓的債權并不實際存在,原告因債權轉讓合同不能履行造成的損失不能依據債權轉讓合同中約定的債務標的額2萬元來計算。由于原、被告之間的轉讓價款為1萬元,故原告的實際損失應為其實際支付的轉讓價款1萬元及原告因訴訟支出的相關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