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明
(111000 中共遼陽市委黨校 遼寧 遼陽)
伴隨著我國普通高等學校的教育招生數量不斷的增加,高校在教育規模以及師資力量的投入也在不斷的增加,在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越來越多,各個專業人數激增,尤其是法學專業其廣闊的發展前景使得選擇該專業的學生逐漸增加。而在高校法律專業的教學中,經濟法是其中核心課程之一,在法學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法學專業屬于必修課程。但是在法學相關專業學習中經濟法學的難度相對較大,在經濟法學學習中所涉及的各種復雜的經濟學問題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較大的困擾,本文主要針對當前在經濟法學教學中各大高校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當前交易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意見。
當前在法學教學中經濟法學的教學內容比較復雜,并且涉及的領域相對比較廣泛,在學習涉及諸多層次,因此很難形成系統的教學體系。在高校法學專業中均有該課程的設立。從經濟法學中所涉及的專業內容來看學生所需要學習的知識不僅包括法學專業的基本知識,同時還需要掌握和經濟、管理相關的法學專業知識。在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習經濟法的各個方面的知識,同時還需要掌握民商法中眾多的基礎法律知識。同時還因為教學方式、教學模式的不同造成最終的教學效果有著明顯的區別。
高校對于學生的教學是根據教學計劃來具體實施的。在各大高校中經濟法學課程的學習通常是學校進行統一規劃,該科目在法學專業學習中屬于必修科目或者是選修科目都是學校根據學科特點進行安排。而教學計劃的設置是老師在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參考,教學計劃的質量直接決定著教學質量水平。當前在各大高校中對經濟法的教學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將經濟法作為一門獨立的專業來學習,該模式在大多數高校中實行;第二種是所開設的課程只有經濟法總論,其具體的分析以及研究等課程作為選修或者是必修課程來進行學習。雖然第一種教學模式在大多數學校中實行,但是具體教學效果還是存在著比較大的區別的。所以在經濟法學教學中明確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目標以及選擇合適的教材對于提高教學效果是非常關鍵的,以下針對如何做好這三點展開具體分析。
在我國的傳統教學理念中人們普遍對理論知識比較重視,往往忽視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而在這種教學觀念的影響之下我國高校畢業生往往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卻嚴重缺少實踐經驗,在法學專業也是如此。在高校法學教學中必須主動適應社會對與人才的需求,重新制定教學計劃。在新時代法學教學中必須加強社會實踐活動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加強法律運用技能的鍛煉。在當今社會,對于法律專業人才的要求是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同時還需要具有熟練的實踐操作能力。在法學學習過程中我們不得不承認法學的教學是一件長期并且系統的工作,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在校期間的法學知識學習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校期間的學習是無法完成具有豐富經驗的法律專業人才培養的。因此僅僅依靠在校時間就掌握所有法學經濟學的所有知識顯然是不合理的。就目前我國高校的法學教育情況來看,教學模式過于簡單化,僅僅注重知識層面的理解,而并沒有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轉化為技能,或者是只是強化技能,而忽視了理論知識的研究。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懂得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不能過于重視理論而輕視實踐,反之亦然。
有效提高經濟法學的學習效果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學校去期間所學習的相關知識是基礎學習階段,在校期間無法要求學生掌握大量專業性較強的知識,重點應該放在基礎知識的學習。在進行教學內容安排時減少理論知識比重,明確教學和學術的本質區別。
經濟法學教材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當前經濟法學教材種類眾多,質量參差不齊,所以在教材選擇的時候要認真審查,主要可以根據教材的供給方和教材需求兩個方面進行。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應該適當調整傳統教材編寫思路,根據新的教學內容安排合理排版,尤其是其中專業性較強的內容可以進行適當的刪減。明確教材的作用是強調實踐而不是學術論著。教材內容筆免費復雜冗長,使用言簡意賅的語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才是關鍵。老師應該通過集體討論確定所選教材,同時也可以告訴學生選擇該教材的原因,并且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之上選擇更佳的教材資源,不僅可以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時也加強可學生對于學科知識的掌握。
綜上所述,在經濟法學課程學習過程中各大高校應該制定統一的教學規范,避免各大高校各自為政的現象,導致對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造成阻礙,如此不僅可以有效的促進經濟法學教學體系的完善,同時對我國經濟法的完善也起到了推動作用。當前各大高校經濟法學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教學目標存在爭議、教學內容安排存在困境以及在教材的選擇上面臨著比較大的困難,所以高校針對著三個方面展開教學改革必然可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推動經濟法學專業的教學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