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堰丹
(611330 四川省大邑縣人民檢察院 四川 大邑)
少年強則中國強,每個孩子都應該有美好的人生、燦爛的未來,農村留守兒童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但由于農村留守兒童自身的成長環境因素,導致他們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更容易受到違法犯罪分子的侵害。同時兒童時期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是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開展打擊侵害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對維護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呈下降趨勢。我國目前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余人,與2016年全國摸底排查數據902萬余人相比,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總體數量下降22.7%。
(2)區域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全國各地都存在農村留守兒童情況,但主要集中在四川、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湖北和貴州,這七省的農村留守兒童總數占全國總數的69.7%,其中,四川省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最多,總人數為76.5萬,占全國總數的10.9%。
(3)臨時監護以隔代監護為主。留守兒童由(外)祖父母監護的占比96%,由其他親戚朋友監護的占比4%。
(4)年齡分布較為集中,多為小學學生。各省份的年齡結構與全國基本一致,6至13歲的農村留守兒童規模最大,均超過50%。
根據中國青年網2016年的一篇文章報道,通過將微博、報紙、網絡媒體等報道的農村留守兒童單一事件作為基本編碼單元,對2006年至2015年這十年間的農村留守兒童輿情事件統計分析,這十年間,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的輿情事件共計239起,主要包括留守兒童自殺、犯罪、非正常傷害與意外死亡四種類型。
據輿情事件顯示,239起事件中,占比最高的是農村留守兒童非正常傷害事件,共計83起,占總數的34.73%,其中留守兒童遭受性侵害事件62起,遭受他人蓄意傷害及殺害21起。在62起性侵害事件中,遭受性侵害的對象多為女童,實施性侵的人員多為家中親戚、附近鄰里或教師,而21起遭受他人蓄意傷害的事件則多以校園欺凌為主。
這83起農村留守兒童非正常傷害案件僅是報道出來的數據,讓人觸目驚心,可見,農村留守兒童受侵害的情況比較嚴重,因此,我們有必要分析出農村留守兒童受侵害的原因,找出相應對策,有力保護農村留守兒童被害者這個弱勢群體。
據民政部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的年齡主要集中在6至13歲,大多還沒有自我保護意識,甚至不能意識到違法犯罪人的行為已經侵害了自己的人身財產權益,在面臨侵害時也不知道正確的尋求救濟的方法和途徑。
留守兒童長期脫離父母的監管,缺少父母的關愛及家庭的溫暖,加上易受到周圍孩子的歧視、排擠,又缺乏有效的溝通疏導,留守兒童易產生孤僻心理,不愿與人交流,性格敏感、膽小,導致即使受到侵害,也不愿意尋求幫助。
據民政部數據顯示,農村留守兒童多由(外)祖父母監護,但由于(外)祖父母身體狀況以及受教育文化程度等現實原因,往往沒有足夠的精力和能力在留守兒童的教育及安全方面起到良好的監護作用。
目前農村地區的教學水平以及師資力量還暫時無法讓每個留守兒童都得到足夠的關愛及心理疏導,且當前農村地區大多數學校偏向于應試教育,忽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及法治教育,使得學生分辨不了違法犯罪行為,不知道在面臨危險侵害時應采取何種正確做法,沒有構建完善的自我保護和防御體系。
當前留守在農村地區的大多都是老人和兒童,他們文化水平偏低,法律意識淡薄,加上農村地區落后的經濟環境,傳統的思想觀念以及固有的人情思維,使得性侵害受害者及知情者都不敢報案,正因為如此,也使得違法犯罪者更加猖獗,形成惡性循環。
《未成年人保護法》并沒有針對留守兒童的特殊情況予以特殊保護,例如,當受害者為農村留守兒童時加大對犯罪嫌疑人的處罰,加大打擊力度,另留守兒童遭受侵害后的相關賠償制度也存在一些問題,當前我國民事賠償普遍時間較長,且存在惡意拖欠現象。因此,針對留守兒童特殊家庭情況,有必要起草一部內容全面具體,可操作性強的法律法規對留守兒童予以特殊保護。
積極開展法治進校園、法治進農村活動,定期對學生、老師及農村居民進行普法宣傳教育,增強其法治觀念,提高留守兒童及臨時監護人尋求救濟的意識和能力。司法機關應當對每一例侵害農村留守兒童犯罪的案件進行典型案例的撰寫,并將典型案例匯編成冊,在各鄉鎮、各學校進行宣傳,起到警示作用。
各地民政、教育部門在各鄉鎮村委會、各學校設立聯絡員,各聯絡員應當對管轄范圍內的留守兒童建立臺賬,定期家訪留守兒童,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情況,若發現問題及時向司法機關匯報,便于司法機關及時介入了解相關情況。
公安機關應開設7×24的舉報熱線,并承諾對舉報人的身份信息進行保密,防止他人打擊報復。同時設置舉報獎勵制度,對經核實舉報線索為真實有效的侵害農村留守兒童犯罪線索的,對舉報人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發動群眾共同打擊侵害農村留守兒童犯罪行為,做到發生一起,打擊一起。
司法機關應當快速反應,有效的對案件進行偵破核實。公安機關在接到關于侵害對象為農村留守兒童的相關案件時應當在24小時之內告知檢察院,檢察機關應第一時間派員介入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查閱案件證據材料,依法參與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被害人,對公安機關偵查取證、法律適用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侵害留守兒童案件經公安、檢察院辦理移送至法院后,法院應當優先從嚴辦理侵害農村留守兒童案件,在法律規定范圍內加大對侵害留守兒童犯罪的處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