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昕 趙雅娟
(317300 臺州市仙居縣人民檢察院 浙江 臺州)
2016年7月20 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首次提出檢察監督體系的概念。檢察監督既有檢察機關行使法律監督的普遍性,又有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特殊性,其在創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創造良好的治安環境、保障公民合法權利、維護社會法治秩序等方面展現著獨特的法治功能。
可以看到,新時代的檢察監督在多重改革疊加、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形勢中,面臨著諸多新問題、新挑戰,如在法治政府建設中的定位、檢察監督的剛柔二重性以及檢察監督權威確立難等問題,對檢察監督重新定位、全面布局是檢察機關轉型發展的重大命題,也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必由之路,筆者就新時代檢察監督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路徑進行分析。
一是確立新的指導理念。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要求“檢察機關在履行職責中發現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行使職權的行為,應該督促其糾正”。新的指導理念要著重突出檢察監督,建立一系統、全面、具有約束力、高效、獨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違法行為檢察監督制度,通過檢察監督樹立起法律監督權威,實現公平正義。
二是制定并完善立法。制定《人民檢察院法律監督法》,專門針對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作為開展檢察監督的指導法律,并就開展行政違法行為的檢察監督出臺專門性的規范細則,明確監督的范圍、方法、效力、后續處置等。此外,加快修改完善《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檢察官法》,形成統一的、可供操作的行政違法行為檢察監督法律體系。
三是建立行政違法行為檢察監督效力保障機制。聯合地方政府建立行政違法行為檢察監督效力保障機制,進一步明確檢察監督方式及效力。充分體現檢察機關和行政執法單位的職責,明確回應檢察監督的具體程序,收到檢察建議后的處置方式,明確回復的內容,并接受檢察機關后續跟進監督。
四是夯實行政違法行為檢察監督外部環境。檢察監督對外部環境的要求既要確保監督的獨立不受干預,還要推動檢察監督與其他監督形式發生關聯,形成合力。加強與監察委的銜接配合,促進線索的雙向流通;要通過檢察監督推動行政機關的內部監督;要實現全縣行政執法單位執法監督全覆蓋,發揮檢察監督的統籌作用,促進人大、政府監督;要依靠群眾和輿論監督,發現線索,及時開展有效的監督,保障公民合法權利。
一是發揮公益訴訟職能助推地區發展。根據地區發展的需要,重點組織人力物力圍繞某個領域開展公益訴訟,如仙居縣檢察圍繞仙居縣綠色化發展改革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發揮訴前程序對法治正度建設的推動作用。行政公益訴訟著力抓訴前程序,辦理一批有影響力的案件推動行政機關主動履職糾錯,推動行業治理,形成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良性互動。在民事公益訴訟中運用刑事檢察環節不捕不訴等措施引導犯罪嫌疑人開展生態修復、案后補償工作。
二是增進“楓橋經驗”下的司法善治。在社會治理有效推進上,充分發揮基層檢察室、員額檢察官辦公室等平臺作用,依法懲治“村霸”和宗族惡勢力犯罪,促進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更重要的是從社會生活中的各種非正式法律制度中去尋找。”可探索建立檢察監督“網格化”。結合鄉鎮、街道、村(社區)的網格化管理,檢察機關可統一分配一名兼職檢察官專門與網格員對接,兼職檢察官的主要作用是前移檢察監督觸角,收集基層線索,通過為社區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將矛盾化小,預防避免刑事案件的發生。
三是發揮監督成效的法治引導作用。檢察監督在事前、事中、事后都發或者重要的指導、糾正等作用,一方面引導黨委政府決策。可圍繞縣委中心工作,對重點案件、突出類案及特殊問題等案件的形成特點、高發原因以及解決對策專題分析,定期為黨委提供評估報告,助推法治政府建設。因此,除去半年度向人大報告檢察工作外,地方政府層面可牽頭召開季度性的聽取檢察監督意見會議。另一方面,可在行政執法行動中提供法律參考。
一是加快推進大數據監督行政執法。加快建立健全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共享平臺,檢察部門可時刻關注行政案件信息,查看信息導入是否完全、錯誤、延遲,有沒有備案,有沒有隱瞞不報或者遺漏,通過這樣的方法來督查行政機關的執法行為是否有事實依據、獲取證據形式是否存在違法、使用法律是否準確、處理意見是否恰當。要加快建立覆蓋地區各個行政執法部門的“兩法銜接”機制。檢察機關通過信息共享平臺,監督行政執法機關對涉嫌犯罪案件或線索的移送行為,可以對行政處罰案件登記信息進行查閱。
二是完善與公安的制約機制。確立審前程序中的“以公訴為中心”辦案模式,強化客觀性證據為核心的刑事指控體系,認真研究證據體系變化下的出庭公訴的焦點、重點和抗辯方向,打通案件質量傳遞通道。對公安機關移送的刑事案件實行偵查瑕疵通報制度,并要求公安機關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書面反饋,對于公安機關移送的有效案件,同樣可抄告至公安機關,公安機關將此作為干警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
三是加強與監察委的銜接配合。加快建立與監察委的銜接配合機制是實現工作高效化的保障。從檢察層面來說,搭建起合法、合規、合理的銜接機制,如立案審查機制、證據使用機制、相互制約機制等。在開展行政執法監督過程中,應明確監察委作為行政執法單位拒不履職整改的后盾,同時在辦理職務犯罪案件中如發現公益訴訟方面的案件,可將線索移交檢察機關介入調查。
四是強化檢察監督對象法律責任。要注重加強檢察監督對象的法律責任,增加監督對象的違法成本,強化檢察監督的約束力。可對收達法律監督文書不予糾正的,對相關責任人員或者單位負責人在行政履職上給予相應的扣分。同時檢察監督作為具有統籌性的一項監督,應將檢察監督納入地方法治政府考核中的一項內容,在當前對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績效考核機制中注入檢察監督元素,并在年終績效考核獎懲措施中予以充分體現,增強檢察監督的制約性,也能增強行政執法部門的重視,加快法治政府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