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通
(450000 河南警察學院 河南 鄭州)
校園暴力不僅會對社會治安造成不好的影響,不利于社會的安穩,而且會對當事學生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及時的完善好相關的法律,減少不良事件的出現。
校園暴力普遍意義上可以被認為是在學校中,學生與學生或者老師與學生之間發生的肉體或者精神上的霸凌現象。由于其范圍之廣程度之大,很少受到一些重視[1]。
首先是身體上的暴力,又表現為打架、兇殺或者是性暴力,在這些年來,校園暴力又有了更多的變化,首先為了防止外校人員進入學校,校園暴力的雙方已經變成了熟人之間的沖突,其次,學校對于校園安全的監控使校園暴力逐步的規模化、專業化,最后校園暴力大多以未成年人之間的敲詐勒索居多,且具有長期盯緊一人作案的特點。校園暴力是一種走在法律邊緣的犯罪行為,施暴者甚至有分寸有計劃地進行暴力行為,哪怕被發現了也不過被定性為學生之間的不愉快導致的沖突,最多被叫家長寫檢查,然后受害者有會得到更加痛苦的報復以至于不敢在和家長反映,而家長對于學生在校園內的安全隱患并不太在意,只覺得是這個年齡該有的沖動,由于家長和學校的不作為使得受害者不敢反抗,甚至產生一種不能反抗的扭曲心態,長此以往將對受害者的人格、心理、身體造成極大的危害。
其次是心理暴力,這種暴力甚至比身體暴力更加的恐怖,一般表現為言語侮辱或者是冷暴力,即排擠。一些學生可能因為性格,身份、家庭等各種原因無法融入到學校生活中去。由于人都是群居動物,長期的不合群會受到其他人的攻擊,而一個人如果和別人不一樣,也會受到其他人的排擠,這是由于學生的是非觀沒有真正形成,才會造成這種無意識的校園冷暴力,這種暴力是傷害力較大的一種暴力行為。
在法律上,由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對于校園暴力的懲處措施大多比較輕微,應對能力也不太強,這是由于相應的制度沒有跟上校園暴力的改變,造成了校園暴力屢禁不止的局面。
家庭就是一個小課堂,他對孩子行為、心理的影響是巨大的。父母的行為大部分會對孩子的行為產生一定的“遺傳”[2]。有些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十分暴力,一言不合就是棍棒教育,長此以往會使孩子認為暴力可以解決一切事情。而父母之間的沖突,毫不掩飾的展現在孩子面前,也會讓孩子認為只有暴力才能解決事情,他們沒有接受到可以以文明的方式解決事情的教導,才會衍生出這種靠霸凌別人來滿足自己的欲望的逆反心理,這其中,造成家庭教育缺失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父母的不恰當榜樣、家庭關系的扭曲或者家庭條件的低下。
有時學校出于某種原因,并不希望將學校中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廣而宣之,一些可以息事寧人的事情往往會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正是這種鴕鳥心態,管理制度的缺失,造成了校園暴力的猖狂。現在的學校教育大部分以成績為準,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就會受到忽視甚至歧視,這種來自大人的不平等對待,學生思想的日漸成熟,難免會在行為上產生一些攻擊性行為[3]。一開始可能只是想要吸引老師的注意,但老師卻并沒有滿足他們的心理,然而他們卻嘗到了霸凌的甜頭,而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這就不是一種幼稚的吸引性行為了,而是一種為了滿足自身變態欲望而傷害無辜他人的違法行為,但學校的忽視又給了他們猖狂的希望,這種事情才時有發生。
學校是接受信息的地方,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模仿。在文化大融合的現在,由于大量宣揚著西方暴力文化、黃色文化的物質文化的書籍、影片等流入我國校園,這些文化大多包著熱血、浪漫的包裝,吸引著學校的男孩女孩們,長期接受這種文化的熏陶,一些自制力較差,沒有形成完整是非觀念的青少年開始模仿書籍或影片中的橋段導致校園暴力的發生[4]。甚至連受害者都沒有體會到這是一種對自身具有危害的行為,這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一些青少年盲目的追求影視劇中被人崇拜、懼怕所帶來的快感,強迫其他同學按照劇本要求對待他們,忽視其他同學的意愿,甚至照本宣科的模仿影視劇中的暴力鏡頭,他們并不了解影視劇的制作規則,只能暴力的復制,造成的后果也是不可預估的。
外部因素只能算作是導火索,自身因素才是造成校園暴力的最直接因素。雖然我國十分重視學校教育,但我國師資力量的良莠不齊也是不容忽視的現狀,尤其是一些邊遠山村,他們的老師甚至沒有接受過大學的高等教育,他們沒有良好的教學環境,這種教育落差導致學生的綜合素質天差地別。而當這些人在一起相處時,有些學生會產生相當大的心理不公。當他們發現優秀的自己其實與別人差距非常大時,或者突然的環境質量下降,一些學生會帶著天然的自尊、驕傲表示著對外部環境的敵視,抑或是產生暴力心理,由此產生校園暴力事件。
法律在懲治校園暴力的施暴人時,往往會考慮到未成年人的特殊性,而采取感化、教育手段來達到遏制校園暴力的目的,然而這種可以稱之為縱容的手段并不能達到法律本來的目的,只會令犯罪人員更加的猖狂,令他們明白由于它們的特殊身份連神圣的法律都會放他們一馬不會給他們帶來實質性的傷害,行事只會更加有恃無恐。
苦了什么不能苦了孩子,雖然家長都對孩子給予了一份期盼,但卻沒有掌握真正的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學校在管理制度上也應進行相關的補充。家長做好自身的模范教育,不要給孩子過于繁重的壓力,關心他們的心理變化,實時開導他們因為青春期而產生的各種心理,尤其是如果意識到孩子在學校受到傷害,一定要態度強硬起來,不能忽視,讓孩子知道保護自己。而學校也應加強學校內的教師的素質管理,時刻了解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對于校園暴力只要抓住立刻嚴肅處理,堅決遏制校園暴力在學校中蔓延。
先要加入對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的校園暴力的法律懲罰措施,這種惡意補足年齡原則使法律規定具有協調性,不放過任何一個有錯的人,哪怕他還是一個未成年人,只要他對其他無辜的人群造成的傷害就應該受到處罰[5]。
制定完善的法律,不僅在處罰施暴者,也要維護受害者的權益,大力宣揚未成年人保護法,制定相關條例使學校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明確學生應該得到的切實利益保護,保證受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抵制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的一定原因也在于學生的法律意識淡薄,可以開展法律知識大講堂,加強學生對于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了解,提高學生對法律的畏懼感,尤其要大力的打擊學生的僥幸心理,讓他們明白只要做了就無法挽回,校園暴力一定會得到嚴厲的懲罰這一后果。
總之,根據上文所說,不難發現當前的中國校園暴力情況是十分嚴峻的,導致校園暴力事件的原因是層出不窮的,主要原因是法律的不健全和不完善,不能夠對這種惡劣的行為進行有效的制止,受害人很難得到應有的保護,為了更好的解決校園暴力的相關問題,這就要求社會各方都要多多關注“校園暴力”問題,家長要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相關的立法機構單位也要對法律進行更進一步的健全和完善,要彌補法律的缺失。正義從來不會缺席,但是它有可能會遲到。全面的構件好防治校園暴力責任體系,加大對未成年人的約束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