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富 陳佳興
(610000 武警警官學院五大隊十四隊 四川 成都)
社會經濟的發展建設,承載著推動人類文明共同復興、引領世界未來發展偉大使命。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彰顯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就必須基于國際法視域下,更好的規避法律風險。面對當下中國與國際間的合作會日益頻繁,這同樣也意味著合作過程中的法律風險會增加,因此,為了有效的規避風險,就必須在重構公正合理的國際法律秩序的基礎上,建立相關國際法制度、爭端解決機制。
在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進一步促進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但是由于各國發展程度、政治制度、經濟狀況、宗教環境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我國社會經濟在建設也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分歧、紛繁復雜的問題以及無法避免的法律風險。其中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類:
直接投資指投資者通過直接建立企業經營或者購買企業相當數量的股份,實現對企業的控制權的投資方式。直接投資可以包括現金、廠房、機械設備、知識產權、以及土地使用權等等。在社會經濟建設中,我國無疑是重要的投資國,由于其他的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和戰亂國家,政治環境和市場環境并不理想。在這種情況下,東道國可能基于意識形態、國家利益、安全等方面的考慮,會對外國投資者進行各種各樣的限制,降低企業的自主經營權。此外,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由于國家和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東道國可能為了維護國內的市場的有效競爭,可能會建立不透明的跨國并購審查程序,加大我國企業海外并購的難度。最后,在海外直接投資中最突出風險就是國有化風險。國有化風險是指東道國為了保護國內的公共利益等,取消或者限制外資企業的所有權,并且給予賠償或者一定的補償的風險。國有化風險發生后,投資企業的資產會極大的縮水,對投資企業帶來嚴重的影響。
國際投資可以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間接投資和直接投資最大的區別是沒有享有被投資企業的經營權,投資的目的是為了資產增值。因此,間接投資也被成為國際金融投資。因此,國際間接投資實際上就是國際金融投資。由于國際金融投資往往涉及到多個國家的金融法,這些法律的不同規定,往往會給間接投資者帶來復雜的法律問題,而這些法律問題往往影響范圍大,牽一發而動全身;破壞性強,能夠讓投資企業的資產瞬間蒸發。近些年,我國很多企業因為盲目的間接投資法律風險遭受了一定的損失。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知識產權作為一種重要的競爭要素,已經成為各個國家關注的焦點。我國在發展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首先,我國國內本身知識產權沒有得到很好地重視,造成了知識產權的流失。在面對國外的競爭時,由于我國不熟悉是知識產權保護的規則和方法,因此,在競爭過程中往往處于劣勢地位。經濟的快速發展勢必要求我國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并積極的利用相關的規則和制度與其他國際進行良性的競爭。
不同國家有各種各樣的政治制度、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因此,我們應該加大我國的投資者的保護。首先,應該建立海外投資風險評估制度。在投資者進行海外投資時,應當對東道國的投資環境和法律環境進行全面的調查,熟練的掌握和運用國際規則,提前做好風險防范措施。其次,應當加強政府對投資者的服務。海外投資者與東道國存在很多的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因此,我國政府應當建立信息查詢的平臺,加強信息預警制度。最后,為了加大我國投資者的保護,可以建立海外投資保險制度,將企業投資的風險進行合理的轉移,減少企業對外投資的后顧之憂。
對我國海外投資者的保護僅僅靠我國政府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和磋商。首先,應該通過高層引領、簽署合作框架等方式,建立雙邊或者多邊的投資協定。明確投資國和東道國在投資過程中應當履行的義務以及應當享有的權利,從而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實現海外投資的雙贏。其次,政府應當與東道國簽訂的司法協助條約,以確保當我國的投資者進入訴訟中時,其訴訟權利能夠得到充分的保護。最后,應當與其他國家建立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平臺,保證海外投資能夠真正達到雙贏的局面。
知識產權已經成為了企業發展重要因素,因此,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成為了必然。我國建立了全面的知識產權立法,但是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執法上卻依然是不理想的,知識產權受到侵害的現象十分的普遍。基于當前開放性大環境下,應當加強我國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執行力度,促進知識產權的發展。此外,應當與其他國家簽署知識產權合作公約,加大成員國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從而有利于我國企業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
在我國人民的夢想中,就是希望社會經濟能夠穩定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在我國發展過程中,由于其他國家的政治制度、市場環境、社會背景都十分的復雜,對于我國的投資者而言,潛在著很多的法律風險。因此,建立相應的風險防范機制,加大國家之間的交流,實現法律風險的最小化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