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思語
(266106 青島第三十九中學 山東 青島)
法律制度體系的構建,其目的在于規范人們的行為,通過強制性的個人行為約束,從而實現社會秩序的穩定。作為高中生來說,我們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階段,對于法律制度的認識并不全面,個人法律意識依然有待提高和完善,基于這一實際情況,高中生違法犯罪現象時有發生,并且,高中生違法犯罪案件數量持續增加。為使這一問題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則需要利用多種手段提升高中生的法律意識,進而能夠利用相關法律制度指導個人行為,避免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對于我們高中生來說,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主要在初中、高中階段思想政治課程中完成,并在此過程中形成了初步的法律意識。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中,由于缺乏對法律知識的系統性了解,以至于在相關法律意識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失。
在思想政治課程中,我們高中生所接觸的法律知識僅僅是一些概括性的內容敘述,通過一些簡單的案例對法律的適用性進行初步了解。然而,由于學習壓力大,以及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進而導致高中生在法律知識學習深度方面存在著明顯的不足。
法律知識的學習是為了實現個人權益的有效保護,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高中生經常會遇到不同類型的侵權行為,但是,能夠真正使用所學法律知識維護個人權益的高中生少之又少。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掌握了一定的法律基礎知識,也會由此造成個人實踐能力上的缺失。
針對當前高中生在法律意識培養方面的實際情況,為實現高中生法律意識的提高,則需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思想政治課程是我們高中生了解法律知識的重要途徑,并且,由于學習壓力較大,進而導致高中生的法律意識培養工作缺乏一定的積極性、自主性,學校方面也并未提供多元化的法律知識學習途徑。為此,除了加強思想政治課程中法律知識的學習以外,學校方面還應當校園內部舉辦法律知識宣傳、法律知識辯論、法制新聞直播等,通過以上方法,實現法律知識的多元化滲透,以實現高中生法律意識的提高。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在此情況下,則家庭就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所以,在高中生法律意識培養方面,家庭也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應當通過榜樣的作用實現對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正確引導,在家庭生活中,不僅能夠做到學法、守法,還能護法,在嚴格按照法律要求約束個人行為的同時,能夠自覺抵制違法行為。例如,在旅游過程中,能夠做到愛護名勝古跡,不在名勝古跡上亂寫亂畫,并能夠及時制止他人亂寫亂畫的行為,進而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促進且法律意識的正確養成。
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在法律制度體系建設方面進行了長期的努力,目前,我國法律制度體系日趨完善,為我國法治工作的開展提供了重要依據。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法律制度體系的適用性問題越發明顯,所以,完善社會法制體系建設,將在一定程度上構建更加穩定的社會秩序,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保障。作為高中生來說,依托法律制度體系完善下的社會治安情況好轉,不僅可以使高中生免受違法犯罪行為的傷害,同時也能夠實現高中生法律意識的提升,使其遠離違法犯罪行為。
在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并未全面展開,法律理論知識的豐富仍然需要通過社會實踐得以鞏固。因此,高中生應當善于在生活中學習法律知識、應用法律知識,并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某些熱點法律事件的討論過程當中。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發展階段,為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在加強法治社會建設的過程中,我們高中生應當注意個人法律意識的培養。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需要善于發現其中的法律知識,在個人法律基礎知識體系不斷豐富的基礎上,還應當結合理論知識的實踐過程對其進行鞏固,實現我們高中生法律素養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