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南儋州 571737)
生態養雞不同于傳統的養殖場養雞,相較于傳統養殖場養雞,生態養雞所生產的禽類產品品質更高,更符合綠色食品的標準,所以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就養殖效果看,因為生態養雞利用的是自然環境,所以在投入上更加節省成本,其經濟效益也更高。而且生態養雞符合我國綠色經濟發展道路,在未來社會擁有無限的潛力。
生態養雞是區別于傳統的養殖場養雞而言的一種養雞模式,生態養雞就是利用生態環境來進行的雞的養殖,是一種綠色的、可持續發展的養殖模式。
生態養雞相較于傳統養雞,其經濟效益十分明顯。傳統養雞的雞舍建造是非常大的一筆投入,而且在養雞過程中,需要的飼料和水,包括疾病防治的成本都很高,但是在生態養雞中,整個食物鏈供應完整,只需要進行相應的輔食即可,而且由于空間大,活動多,雞的免疫力也相對較好,所以在疾病上的投入較低,再者,生態養雞利用的是已有的自然環境,棚舍搭建非常簡單,投入較少,而且生態雞的營養價值更高,價錢更好。
生態養雞除了經濟優勢,最為明顯的就是生態優勢。因為生態養雞是在原有的生態環境中進行,而且在整個環境中,食物和肥料的供應基本都來自整個系統,這種互補的方式有效地減少了養殖過程中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這對于整個環境來說,具有非常積極地意義。化肥少用減少了對土壤的污染,而且生態肥料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肥力,農藥少用使得農作物和林木中的殘留物減少,這更有利于人們飲食的安全,更符合綠色生態農業的要求。
要進行生態養雞,場地的選擇十分重要。一般在選擇場地的時候,都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適合哪種養殖模式就采用哪種養殖模式。比如在南方山區,采用較多的就是林園生態養雞模式,而在城市近郊的農村地區,普遍采用的種養結合的生態養雞模式,像在南方一些大的茶園、果園或者竹園區域,則采用三園養殖的較多。在場地布局的時候,要注意場地的安排,雞舍搭建要在單獨區域,而且在整個雞的活動范圍內,要有距離的搭建相應的避雨棚等,為了方便雞的休息與避雨。
區域內的生態養殖植物種植是相對于林園養雞和三園養雞進行的,因為林園養雞和三園養雞的整體生態環境都是以樹木為主,所以雞在采食方面會遇到一些不足,為了補充食物上的不足,一般在區域內會栽種一些實用性特別強,而且生長能力特別好的草類,以便于幫助雞的采食。
在生態養雞過程中,為了保證雞的正常活動,但又不會造成雞的走失,所以一般都會進行圍欄的搭建。圍欄搭建工程特別簡單,其主要目的就是保證雞在固定區域內活動即可。圍欄搭建一般用到的就是維護網,在林園和三園這樣的環境中,將維護網固定在樹干上,保證雞不會從維護網上飛出去即可。
育雛一般選擇自然育雛,這樣的雛兒具備更好的身體素質和抗病屬性。自然育雛首先要選擇陽光充足,足夠溫暖的地方,所以搭建育雛場地一般都是選擇開闊地帶然后進行坐北朝南的場地建設,保證采光和溫度。在小雞出殼后,要進行細致的呵護。對于小雞來說,雨水是一大威脅,因為淋雨會導致免疫力不強的小雞生病,所以要進行避雨棚的設置。避雨棚建議就地取材,搭在養雞場地內透風性好,避雨能力高的地方。
一般生態養殖規模不宜過大,因為都是散養,過大不適合管理。密度也要控制好,因為密度過大,一方面會影響區域內雞的成長,影響其生長周期和品質,一方面又會造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這樣反而違背了生態養雞的初衷,得不償失。在控制密度和規模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按照環境容量來進行,以免造成資源的浪費或者是生態的破壞。
雞的疾病預防非常重要,因為在生態養雞過程中,雖然雞都是散養,但是就整個區域而言,其密度相對較大,一旦發生瘟疫等傳染性疾病,其損失會非常大。所以在投入養殖的時候,要對雞的幼苗注射疫苗,通過此方法增加其抗病屬性,在三個月之后,再進行一次疫苗注射。為了防止疾病的流行,在生態養雞過程中,要保持整個環境的通風性,這對于種養結合模式更為重要,而且要保持充足的光照,使陽光的殺菌作用效果達到最佳。除此以外,在養殖過程中添加輔食的時候,一定要對其品質進行鑒定,保證其質量安全。
為了保證食物鏈系統的正常運行,一定要對食物鏈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監測,一旦發現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要立即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處理的基本原則就是補弱削強,對薄弱環節進行加強,對強勢環節進行相應的減弱,以此保證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
生態養雞是我國目前生態農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做好生態養雞工作,不僅可以很好地改善生態環境,使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且可以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這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國家都具有重大意義。目前國家正在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搞好生態養殖,不僅符合養殖戶自身發展的需求,更是符合國家大政方針的需求,所以說生態養殖在未來潛力巨大。
參考文獻
[1]魯照見,張振嵐,郗正林,等.生態養雞飼養管理技術要點分析[J].家禽科學,2015,(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