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動物疾病控制與診斷中心,新疆吐魯番 838000)
棘球蚴病病原為多頭蚴,農牧民在放牧養殖過程中,一旦牛羊群誤食了含有多頭蚴的飼草飲用水,幼蟲就會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大腦組織和脊髓。進入大腦的多頭蚴發育成包囊,由于包囊壓迫大腦一側或兩側大腦半球,導致患病牛羊出現明顯的神經癥狀。發病中后期腦包蟲蟲體寄生在腦部淺層,使得頭骨變軟,皮膚隆起。因為出現嚴重的神經癥狀,患病牛羊不能正常采食,身體逐漸消瘦,最后導致死亡。因此,做好棘球蚴病診斷防治工作,對促進牧區畜牧養殖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有著很大作用。
2017年6月13日一養殖戶向獸醫反映,他養殖的羊群中出現以神經癥狀為主的患病羊,表現為在圈舍中不斷向前跑向后退,不能正常站立。接到養殖戶求助后,獸醫立即趕往該養殖場。通過調查發現,該養殖戶采用放牧養殖,并且有養殖犬科類動物看管羊群的習慣。飼養戶反映,在發病初期,個別患病羊出現神經癥狀,但癥狀很快消退,沒有引起注意。到患病羊出現典型臨床癥狀后,整個羊群已經普遍發病。檢查放牧地點,發現地勢低洼,存在大量犬科類動物糞便。結合發病經過和飼養戶養殖習慣,獸醫懷疑是棘球蚴病。經過全面診斷確診后,立即采取手術治療手段治療患病羊,很好地控制了病情,避免疫情進一步擴散。
該養殖戶養殖的32頭山羊普遍發病,主要表現為精神沉郁,食欲減退,轉圈共濟失調,頭向后仰,不能正常站立。養殖場患病羊分為急性和慢性型。急性型患病羊表現為間歇性癲癇發作,一天會出現數次,每次持續時間5~10min,臨床上表現出多種神經癥狀,身體逐漸消瘦。有七只羊發病,兩周后死亡。慢性患病羊癲癇癥狀較輕,一般間隔一日發作一次,患病羊像寄生一側作轉圈運動,身體逐漸消瘦,采食量下降。
無菌環境下解剖7頭病死羊,發現病死羊大腦中存在豌豆到雞蛋大小不等的囊包,囊包內存在透明液體,囊壁較薄,在囊膜上存在數量不等的頭節,呈現白色米粒大小的結節狀。由于囊壁較薄,很容易破裂,從中流出大量透明液體。囊包寄生在腦膜外側,在大腦中有一個到多個不等的囊包,囊包最多的患病羊達到六個,主要在一側腦組織寄生,囊包數量越多,囊泡越小。
無菌環境下采集該養殖場養殖犬新鮮糞便和十倍飽和鹽水充分混合后,靜置十分鐘,取上層清液,抖落在載玻片上,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發現大量成熟的孕節片。用多頭蚴以及囊壁、原頭蚴制成乳劑作為抗原,皮下注入患病羊眼瞼[1],注射1h后,在注射部位出現直徑大小為3.2cm的肥厚腫大區域,持續六小時以上,判定為羊棘球蚴病。
發病初期及時診斷,使用驅蟲藥物進行治療,能夠取得很好治療效果。但由于該養殖場已經錯過最佳防治時期,羊群發病較為嚴重,因此針對患病羊采用手術治療方法。手術前準備好碘酒、酒精、麻醉劑、消毒劑、縫合針、棉棒、縫合線、注射器、16號針頭、16號細鐵絲10cm、塑膠管20cm、止血鉗、刀片等。將患病羊保定后,患病部位朝上。準確判斷包囊位置,手術部位上部固定,下部鋪上墊子。將患病部位羊毛剪出,并做好消毒、麻醉工作。手術操作者以左手拇指按壓軟骨部位,右手持針刺入顱骨內,刺入深度2~3cm,以囊液噴出為準。當注射器內有膿液流出后,將患病羊患病部位朝下使囊液快速流出。囊液在流動過程中,如果存在堵塞情況,可以使用16號細鐵絲疏通針頭,當注射器內出現少量氣液,說明包囊中的內容物已經清理完畢。包囊中囊液抽取完畢后,把患病羊羊頭擺正,針頭向上,用注射器吸取2ml碘酒[2],注射到包囊中,停留幾秒后,迅速拔出針頭,用碘酒棉球壓住針孔。手術完畢后,不能立即放開患病羊,要固定頭部,數分鐘后再放開,然后將患病羊緩慢扶起,放置在安靜場所飼養。術后患病羊仍然可以出現神經癥狀,此時要強化護理避免驚嚇患病羊,做好術后飼養管理。采用手術治療手法,有6頭患病羊在治療無效或者治療過程中出現并發癥死亡,剩余患病羊一周后恢復正常。
日常要指導飼養戶做好預防管理工作,要切斷該種疾病傳染源,禁止將犬科動物和羊群混合飼養。確診后將患病羊污染的墊料、飼料和病死羊無害化處理,禁止飼喂犬科類動物。日常還要結合該種疾病流行特點,流行趨勢,做好定期驅蟲工作,每年春秋兩季家養犬科動物使用比喹酮,按照體重使用10mng/kg,羊按照體重使用15mg/kg。驅蟲期間,要做好糞便清理,無害化堆積發酵工作。
參考文獻
[1]張旭,古努爾·吐爾遜,米曉云,等.犬細粒棘球絳蟲糞抗原夾心ELISA檢測方法的建立[J].動物醫學進展,2012,33(3):19-23.
[2]閆昊,張旭,古努爾·吐爾遜,等.細粒棘球絳蟲高免動物血清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分析[J].草食家畜,2011,(4):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