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王之曉
1.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政法學院,重慶 401524;2.南昌大學法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民辦高校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有機成分,民辦高等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構件。毋庸諱言,民辦高校在依法治教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有些問題還相當普遍、嚴重,重慶的民辦高等教育概莫能外。站在理性的角度與高度,對重慶的民辦高校依法治教問題做一番深入挖掘與剖析,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重慶現有民辦高校26所,在校學生約30萬人,其中民辦本科高校8所,在校學生約12萬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民辦高校雖然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主體,但由于其有效運轉的經濟支撐主要來自于學生的收費,故其在辦學活動中往往把經濟考量作為辦學效益的重要評價指標,不得不在辦學思路、辦學機制、辦學理念等諸方面“另辟蹊徑”、“殺出一條血路”,以求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之道。表現為在辦學思路方面更務實、在辦學機制方面更靈活、在辦學理念方面更前沿、在辦學方式方法方面更多樣化等,這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民辦高校在利益的追逐與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上是有沖突的。我們認為,價值沖突會導致價值的耗損甚至喪失。一些民辦高校以追逐利益為依歸,忽視教育的本質和規律,把教育視作“搖錢樹”,使得民辦高校在發展中偏離了正確的軌道,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些問題還比較嚴重,如教育指導思想單一,依法治教意識淡薄,教育教學質量下滑,教師待遇過低、民主監督機制不健全等,嚴重損害了民辦高等教育的聲譽,已成為民辦高校發展的掣肘。重慶的民辦高等教育概莫能外。要化解這些問題,必須在法治的框架下,通過加強和推進依法治教來進行?!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中主義法治國家;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依法治國問題,全會通過了《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問題的決議》。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成立黨的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全面領導和推進我國依法治國工作;2016年1月7日教育部則發布了《依法治教實施綱要(2016-2020)》等等,無不為我國民辦高校依法治教勾畫、設置了一幅美麗的藍圖,成為其依法治教的航向和指針。
民辦高校尤其是新機制下設立的民辦高校,是新生事物,帶有一定的投資趨利性。個別民辦高校在利益的追求下,唯利是圖,唯我獨尊,把法拋之腦后,是法治觀念淡薄的表現。譬如個別民辦高校不依法給師生員工繳納社會保險,不按《勞動合同法》相關要求為教職員工按時、足額支付勞動工資(包括加班工資)等,都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民辦高等教育是黨的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構件之一。十九大新修訂的黨章規定:“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①。黨對高等教育事業制定的一系列路線、方針和政策,是民辦高校亦應該遵循和執行的“準則”,是指導民辦高等教育的“大綱”。而少數民辦高校偏離“育人”初心,片面追求“實用”,有些專業不開足課程,不開足課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嚴重削弱了黨對民辦高等教育事業的領導,既是黨性不夠的表現,亦是依法治教實踐弱化的現實反映。
廣義上,國家機關或企事業單位依照法律規定或授權,所實施的依法管理和服務行為都屬于執法的范疇。民辦高校依法從事或實施的有關管理、服務行為當屬廣義執法的范疇之一。實踐層面,一些民辦高校在管理和服務的過程中,“挑三拈四”,避重就輕,趨利避害,回避矛盾,專找有利于自己的“喜好”去做。如對本校有利的法律法規就執行,不利的就“視而不見”;在教育教學管理上,“同事不同罰”,標準不一,區別對待,等等。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②。
但重慶少數民辦高校長期缺乏民主監督機制,無教代會、職代會、工會等機構或組織;要么這些機構或組織形同虛設,“一團死水”,無所作為。有的民辦高校十多年不召開教代會和職工代表大會,工會組織要么癱瘓,要么長期不履行職能,導致高校上傳下達渠道不暢通,“堵死”,嚴重影響教職工的育人積極性。
由于長期不建立教職工代表大會機制,工會組織不健全或疏于行使職能,民主的發揮渠道極為不暢,使得部分教職工“懶于”、“怠于”表達自身意見或建議,此其一;其二,一些工作人員聽不得不同意見,要么不理,要么嘲諷,要么“穿小鞋”,打擊報復,致使教職工不愿“出風頭”,擔心“槍打出頭鳥”。
民辦高校要做到健康、有序、科學、持續的發展,必須厲行法治,實行依法治教。法治的前提是良法,即“良好的法律”③。古人說得好: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④。故,重慶民辦高校要厲行法治,實行依法治教,當務之急是必須做好“良法”的建設工作,這是構建法治建設長效機制的基礎性環節。然而目前,重慶部分民辦高校制度建設匱乏,“人治”氛圍較濃,董事長、校長“說了算”的現象還較為普遍,學校尚沒有系統的、科學的、長效的法治建設機制出臺,是很不利于學校的長治久安的。
我國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歷史的國家,家長制、一言堂等專制遺毒影響深遠。鄧小平曾經說過:“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比較多,民主法制比較少”⑤。在21世紀的今天,受此影響,相當層面的民辦高等教育不重視法的規制,更無從談起依法治教了。
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構件,事關青年的教育與培養,事關民族的振興與進步,必須全面貫徹黨的路線、方針與政策。民辦高??偸亲分鸾洕娴?,在利益追求與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方面不可能達到或實現真正的“平衡”。因此,有關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監管,督促民辦高校全面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與政策。同時,對于教育管理和服務過程中的“選擇性執法”和民主機制、機構不健全的問題,亦要加大監管力度。
毋庸諱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觀念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悠悠傳統”,儒家思想亦主張和講究“和為貴”,孔子還曾告誡我們要“罕言利”等等。受此影響,民辦高校教職工本就不愿多“惹事”,加之維權機制不健全,甚至出現打壓積極提出意見或建議的教職工現象。至此,一種安靜、沉默的“不敢講話”的生活環境與工作氛圍就出現了。
實證意義上,部分重慶民辦高校完全把高校視為自己的“公司”,公司化運作思維濃厚、強烈,逐利思想嚴重,一心追逐“盈利”的最大化,“尋短見”,導致這些高校缺乏長期的戰略發展考量,對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等法治方略毫無關切,遑論建立健全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法治長效機制了。
一是加強針對憲法的學習和宣傳。這里主要強調的是要加強對民辦高校出資人或法定代表人、學校高層領導人憲法的灌輸教育;二是加強針對《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高等教育法》、《勞動法》等的灌輸教育,樹立其依法治教的理念,提高其依法治教的思想覺悟。
我們認為,有關教育主管部門要積極、主動“出擊”,“有所為”:走出去,深入到有關民辦高校,深入到一線,了解、深挖這些高校辦學的“實況”,特別是貫徹與落實黨的路線、方針與政策的“實況”,并作為社會的一種信息源予以公布,滿足學生、家長以及社會的知情權,以形成“震懾”;對于發現的問題,如選擇性教育執法問題、民主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及時提出處理、整改意見,亦向家長、學生以及社會公布,進一步對“震懾”予以強化。
民辦高校教職工相較于公辦高校教職工來說,是屬于一定意義上的“弱勢群體”,他們有多維的訴求需要傾吐和表達。因此,民辦高校的黨、政、團等機構或組織,一定要關心教職工的合理訴求,多設置或建立一些“對話窗口”,讓他們有充裕的時間或機會表達“民意”,積極為他們打開“心理之門”提供便利。
對于部分民辦高校辦學的不規范或缺乏依法治教戰略發展思路的情況,有關教育主管部門要扮演好“帶路人”的角色,并設置一定的“門檻”、施加一定的壓力,積極、善于引導這些民辦高校迅速實現發展戰略的準確定位。對于“后進生”,發現一個幫扶一個、整改一個,先進帶后進,最終都回到正確的發展軌道上來。
重慶民辦高校依法治教問題,既是一個“新”問題,同時又是一個“舊”問題?!靶隆笔且驗樗且粋€新事物,需要全社會關注她,重視她、幫扶她;“舊”是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有諸多不利因素在掣肘著她,成為她前進、發展的“絆腳石”。我們認為,找到化解這對矛盾的有效路徑,真正使2016年1月7日教育部發布的《依法治教實施綱要(2016-2020)》落到實處,是我們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必須認真思考和直面的問題。
[ 注 釋 ]
①2017年10月24日十九大新修訂、通過的《黨章》總綱.
②《人民日報》,2017-12-22.
③亞里士多德.政治學.商務印書館,1965:199.
④[北宋]王安石《周公》.
⑤《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