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百杰
遼寧政法職業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1
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2014年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及司法體制改革提出了具體要求和總體部署,標志著公安管理體制改革正式啟動,公安體制、制度現代化進入全面建設階段。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制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明確了主要思路、具體要求。作為維護社會穩定和社會管理的重要力量,公安機關應當走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前列,按照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及司法體制改革的總要求,科學界定公安工作職責,改革、完善、健全公安管理體制、制度,探索一條中國特色的公安體制、制度現代化之路,更好地擔負起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職責使命。
一般認為,現代化是從傳統向現代演進的過程,即隨著科學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廣泛應用而導致的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以及社會結構的根本改變,包括經濟、社會和政治結構的根本轉變。公安體制現代化是指以科技化、信息化為動力,全面改造現有公安體制、制度,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并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變化,使公安機關能夠運用法治思維、法律制度、科學方法、合理手段有效解決影響公共安全社會穩定的問題,從而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的過程。公安體制、制度現代化的目標是通過建立健全公安組織機制、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使公安制度體系的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使“公安機關達到指揮暢通、內務規范、工作高效、保障有力的最佳狀態”[1]。對公安機關而言,公安體制現代化將是一場從上至下、從思想到行為的全方位的警務變革與轉型。
國家治理是國家權力為實現公共利益而進行的管理活動和管理過程。公安工作由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的一系列制度、機制、程序和方法構成,是一個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組成要件。因此,推進公安體制、制度現代化既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目前,受國內外環境的影響,我國社會治安形勢異常復雜多變,各種新型犯罪大量涌現,難以預料的挑戰和風險明顯加大,反恐維穩形勢越來越嚴重,治安防控壓力持續增大,黨和人民群眾對公共安全和社會管理的要求不斷提高,公安機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任務更加艱巨。在嚴峻復雜的形勢面前,現有的公安體制、制度還存在著職責不清、合力不強、成本較高、效能較低等嚴重影響公安工作科學發展的急迫問題,如果不采取突破性的改革舉措解決這些問題,不僅公安體制、制度現代化的進程會受到影響,而且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進程也會受到影響。今天,在開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我們更應當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以改革創新的動力,將公安體制、制度現代化作為指導新時代公安工作的重要方針,站在國家治理的高度上,在新的起點上全力推動公安現代化進程。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民主法制建設進程的加快,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法制意識、監督意識日益增強,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越來越高,人民群眾的現實需求也逐步提高,對公安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公安部在全國先后開展的“三項”建設和“三基”建設,大量引入現代化的管理模式、科學技術、裝備物資,創新了機制,健全了制度,改善了警民關系,提高了公安機關整體戰斗力,大大推進了公安體制、制度現代化進程,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指揮層級較多、情報信息溝通不暢、警員素質不高等一些公安內部體制性、機制性問題影響了實戰效果、損害了警民關系、制約了警務現代化的順利推進。要擺脫這種情況,關鍵是按照現代化要求規范公安內部管理體制,實現警務資源科學配置,使公安工作在系統、規范、有序、法治、高效的狀態中科學運轉。惟有如此,才能增強公安機關的履職能力,筑牢公安工作的根基,彰顯公平正義,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維護國家長治久安。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數據存儲成本的不斷降低,一個以信息爆炸為特征的大數據時代正在到來。大數據是一場現代化的革命,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技術變革,更是一場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組織結構與管理體制、政府職能與職權配置的深刻變革,從而推動人類社會向更高水平的現代化進軍。
世界各國都很重視大數據的研究與應用。主要發達國家相繼出臺大數據戰略規劃和配套法規,將大數據納入國家戰略加以支持和推動。其中,美國最具代表性,“美國大數據戰略發布后,12個聯邦部門啟動開展了82個大數據相關項目,涵蓋了國防、國土安全、國家安全、能源、醫療衛生、食品藥物、航空航天、人文社會科學、地質勘查等眾多領域”[2]。
我國也在國家層面上對大數據給予高度重視。2013年,習近平同志在中關村調研時,指出“全黨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各地公安機關不斷探索大數據時代如何加強公安基層基礎工作,從而不斷提高維護公共安全和服務人民群眾的能力和水平。“山東公安云”、“包頭公安云”、“云上貴州”等用數據輔助預警,技術支持決策,突出大數據應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別是2016年3月1日起實施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礎數據規范》(GB/T31000-2015),標志著公安大數據平臺建設已經納入國家層面的建設層面。
就公安工作而言,大數據通過云平臺整合公安信息資源、社會信息資源以及互聯網信息資源,不僅為公安工作提供重要信息基礎,為打、防、管、控、服提供更為敏銳的洞察與預測、更為精確的監控分析與制導,而且還會對公安管理體制、組織結構、警務運行模式等帶來深遠的影響。在此背景下,公安機關應當站在科技的前沿,做時代的領跑者,把大數據給公安工作帶來的挑戰與應對作為當前一項主要任務,加快公安體制、制度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建立與信息化、大數據相匹配、相適應的現代化公安體制、制度,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與使命,滿足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日益增長的新要求、新期盼。
國際警務現代化運動洶涌澎湃。西方警務經歷四次重大變革,“警察從一般公民中剝離出來走向了職業化,警務工作有了明確的分工走向了專業化,警務裝備武裝到牙齒走向了現代化”[3]。
面對席卷全球的各國行政改革浪潮,以新公共管理理論和公共選擇理論為理論基礎、以建立服務型政府、推進警民共建公共安全體系為主線的第五次警務革命又悄然而來。在這一背景下,我國公安機關應主動與世界警務接軌,站在國際一流的視角上,加快現代化建設,按照法治型、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大力推動公安工作深度轉型,進一步彰顯人民公安為人民的本質屬性,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以保民平安、服務民生為根本宗旨,以追求人民滿意度和安全感為首要目標,以科技強警為動力,以固本強基、整合資源、協同作戰為抓手,以政治立警、素質強警、從嚴治警、從優待警為支撐,穩妥、有序地健全、完善公安內部管理體系與制度,提升警務工作整體效能,實現公安管理體制、制度的科學化、制度化、法治化、高效化、協調化,全力推進法治型、服務型公安建設。
第一,堅持黨的領導。這是做好公安體制、制度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前提和保障。特別是在事關現代化的方向、道路、原則等根本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立場堅定,避免“西化”傾向。
第二,堅持頂層設計。要站在國家和民族根本安全的立場上,從維護國家安全、司法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對中國公安體制、制度現代化進行全局性規劃。同時注重總結地方公安現代化中改革創新經驗,及時將地方優秀做法上升為國家制度。
第三,堅持統籌兼顧。首先,統籌公安體制改革與國家總體改革、與司法體制改革的關系。特別是要在司法體制改革大背景下與檢、法體制改革整體推進。其次,統籌國家與地方的關系。我國各地區情況千差萬別,即要堅持全國統一規劃,又要發揮地方創造性,既在公安體制改革中明確哪些機制、制度是國家或公安部統籌管理的,又要明確哪些機制、制度可以由地方公安機關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加以規定,從而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創造性。
第四,堅持法治公安。法治的核心是規范,公安體制、制度現代化就是公安職責權限、組織架構、領導體制、業務流程、工作標準、執法活動、社會管理、服務群眾等各項工作的規范化、法治化,從而進一步提高執法公信力。
第五,堅持實戰導向。公安體制、制度現代化的著眼點應放在面向實戰、講究實用、注重實效上,努力提升公安民警“做群眾工作能力、執法能力、實戰能力、駕馭復雜治安局勢能力、與社會公眾溝通能力”。
第六,堅持專群結合。專群結合是公安機關的重要工作方法,是公安工作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公安體制現代化不能丟掉這個公安機關賴以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制勝法寶。惟有如此,公安機關才能有更堅定的群眾基礎,才能更好地發揮公安機關的職能作用。
第七,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公安體制改革任務重、時間緊、難度大、政策性強、情況復雜,特別是一些涉及體制、機制深層次的改革,公安機關一家難以單獨推進,需要各部門配合才能順利完成。公安部應加強對深化公安體制改革總體研究,細化改革的重點任務、路線圖和時間表,明確改革大方向,確定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便到2020年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公安管理體制,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根據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兩步走時間表和路線圖,到2035年,公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并在2050年實現現代化,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