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顏利 陳 妍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北京 100732
邏輯與邏輯學研究都有很強的認知歸向,尤其在本世紀來,邏輯學總體上有轉向認知科學需要的價值認同趨勢。燕山大學劉邦凡教授近十多年對邏輯的認知轉向研究,成果豐碩,先后發表了10多篇高水平論文,其中:“古典歸納邏輯研究的價值取向”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年第7期,“認知科學視域下的歸納邏輯研究述評”發表在《邏輯學研究》2014年第1期上,“科學、哲學與認知融合視域下的因果陳述邏輯”發表在《哲學研究》2013年第12期上,“面向不足與復雜認知的當代歸納邏輯研究”發表在《哲學動態》2012年第1期上,《“當今三大發展中邏輯的交叉及其認知歸省”發表在《哲學動態》2008年第6期上,“A simple review of research on artificial life”一文在國外SCI期刊發表并被SCI收錄,“On the service as a logical thing”、“On cognitive application of generalized computer logic”、“On the application of fuzzy logic in the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三篇論文會議發表后被EI收錄,另外還有“論古典歸納邏輯的科學認知功”、“論現代歸納邏輯的科學認知功能”、“論勃克斯邏輯與科學認知”、“廣義計算機邏輯的認知歸省”和“試論邏輯與社會認知”、“論概率、概率邏輯與知識進步”、“一個知識表示的廣義模態邏輯方案”、“一個‘知識’定義的邏輯解釋”和“描述教學世界的一個模態公理系統”等多篇論文公開發表。基于這些前期成果,劉邦凡教授奮力研究,成就他最近出版的專著《邏輯、認知與認知邏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
這部著作包括七章,即:第1章,邏輯與邏輯學;第2章,知識、知識學與知識表示的邏輯;第3章,經典認知邏輯概述;第4章,概率認知邏輯的兩個系統;第5章,信息認知的邏輯,包括信息搜索技術概述;第6章,知識進化的邏輯;第7章,模糊知識的邏輯,包括模糊邏輯概論。
這部著作是我國本世紀以來認知邏輯研究的重要著作,甚至是我國邏輯學認知歸向的開創性著作之一,其特點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該書對認知邏輯研究進行了學科性規范。認知邏輯研究由來已久,但從學科角度看,認知邏輯研究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學科體系,也很少看見對認知邏輯研究進行學科性分類。《邏輯、認知與認知邏輯》一書將認知邏輯學科領域總體上歸類為五個部分,即經典認知邏輯、概率認知邏輯、信息認知邏輯、知識進化的邏輯和模糊知識的邏輯,這五個部分也概括了當代認知邏輯研究的重點領域,這一分類是可取的。
二是該書對認知邏輯溯源的研究。《邏輯、認知與認知邏輯》一書對認知邏輯研究所涉及的諸多概念,例如邏輯、知識、認知、知識學、模糊邏輯、信息邏輯、知識進化、人工智能邏輯等,進行了文化詮釋與歷史分析,這從一個角度呈現了作者對認知邏輯溯源性思考,為今后認知邏輯理論研究做出基礎性工作。
三是該書提出諸多創新性觀點和方法。該書提出了知識表示的一個邏輯方案,應用狹義模態邏輯系統的構造性和擴張性,從知識的七個方面去刻畫知識的邏輯體系或邏輯蘊含,這一研究思路不僅理論上有創新,而且在方法上也對認知邏輯研究具有啟迪作用。該書提出了“信息認知的邏輯”的概念并進行了學科性理論內容建構,這在國內外是沒有的,具有開創性的價值。該書對知識進化的邏輯、模糊知識的邏輯等領域做了多方面的擴展,豐富和深化了進化邏輯和模糊邏輯的理論與方法。
總之,正如本書所論述的那樣:在我們這個大變革時代,需要的是對邏輯理性的認同和回歸,需要的是發揮邏輯的創新功能,需要的是邏輯的應用。這個社會急劇轉型的時代,正是呼喚邏輯理性、弘揚邏輯精神的偉大新時代。邏輯不僅要維護其陽春白雪的清高(理論研究),還要兼顧下里巴人的日常生活(應用研究),只有當邏輯的創新功能充分發揮之時,只有當全社會都在學邏輯、用邏輯、講道理的時候,“德先生”和“賽先生”昭示的社會發展和理論創新才會實現;只有當邏輯精神深入人心、蔚然成風之時,我們的社會制度創新和科學理論發展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