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艷
廈門醫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3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適用于國家全體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于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分別制定、頒布了四部憲法。其中,1982年憲法,是現行憲法的藍本,此后,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對1982年憲法逐步進行了五次修改、完善,時間分別是1988年4月、1993年3月、1999年3月、2004年3月、2018年3月。
今天我們來討論的就是2018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關于“統一戰線”內容的變化。
2018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順利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以下簡稱憲法修正案),與時俱進地體現了黨的主張、國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的有機統一。此次憲法修正案中關于“統一戰線”的論述,有了新的變化:第一,將憲法序言中“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修改為“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增加了“改革”過程,充實完善了我國革命和建設發展歷程的內容。第二,在愛國主義統一戰線的內涵上,將“愛國者”的內容從“擁護社會主義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修改為“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增加了“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豐富了統一戰線的內涵。
在2018年之前的憲法當中,統一戰線的團結奮斗作用,一直是強調分成革命和建設兩個階段。這里的“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1]
是從1956年底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確立開始,到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這段時期,黨領導全國人民在“一窮二白”的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先例可循,沒有書本可參,如同攀登一座人跡罕至的高山,需要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經過初步探索,我們取得了巨大成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也遭受過重大挫折,造成了嚴重后果,留下了深刻教訓。
是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的改革開放開始至今。這段時期,既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期,同時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改革期。在新時代憲法修正案中,關于“統一戰線”的描述中,增加的“改革”,就是把這一歷史時期獨立出來,稱為“社會主義改革時期”。突出這一時期,包括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等在內的一切可以團結的統一戰線,從農村改革開始,遍及到城市改革;由經濟體制改革開始,涉獵到各方面體制改革,掀開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突出了改革開放后中國發生的震天動地的變化,思想之解放、經濟之發展、政治之昌明、教育之勃興、文藝之繁榮。我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個大臺階,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只有把這一歷史時期從廣義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獨立出來,單獨以“改革”冠名,才能使黨和人民團結奮斗的光輝歷程就更加充實、完善;才能使黨和人民團結奮斗歷程的接續性特征更加凸顯、鮮明。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是一個接續奮斗的歷史過程,是一項救國、興國、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完整事業”。[2]
自1982年的《憲法》對“統一戰線”作出規定以來,關于統一戰線的內涵表述發生了兩次變化,每次變化內容都有所增添。正如鄧小平所說:“愛國者的范圍是很寬廣的……統一戰線的對象,清楚得很,顧名思義,是把一切能夠聯合的都聯合起來,范圍以寬為宜,寬有利,不是窄有利。”[3]
2004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將統一戰線的表述從1982年《憲法》中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修定為:“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4]增加了“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因為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已經對新的社會階層作了新的規定,即“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這一社會階層,也叫非公有制經濟階層,是隨著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出現的,他們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又一主體力量,對促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社會結構的變化,使統一戰線從“勞動者和愛國者”兩個聯盟,擴大為“勞動者、建設者和愛國者”三個聯盟。
2018年的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統一戰線的表述從1982年《憲法》中“擁護社會主義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修定為“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5]為什么是“復興的愛國者”,而不是“振興的愛國者”呢?“振興”,是振發興舉,增強活力之意;“復興”是重新興盛,再創新功之意。二者還是存在本質之區別的,如果用“振興”,則抹殺了中國人民用聰明才智創造的輝煌燦爛的中華古代文明。
因此,習總書記說,“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6]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經成為團結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最大公約數。實現中國夢,需要凝聚中國力量,“要把不同黨派、不同民族、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全體中華兒女團結起來,求同存異、共同奮斗,統一戰線具有巨大的包容性”。[7]只有把“全體社
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8]都團結起來、凝聚起來,實現中國夢才能獲得強大持久廣泛的力量支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使“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增加到統一戰線內容當中。
新時代憲法修正案關于統一戰線的新表述,是對黨的統一戰線理論與時俱進的法治認同。統一戰線是溝通感情、聯絡友誼、凝心聚力的法寶,我們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