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志暉
福建警察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醉酒人員的神志不清,對機動車的操作能力下降,不能對機動車進行準確的控制,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發生。在酒駕入刑之后,為處理酒駕人員和酒駕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并進一步加大了對酒駕行為的處罰力度。這種情況下,造成酒駕人員為了逃避責任,往往不配合民警的正常執法,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執法程序。因此尋求正確的對酒駕人員的處置對策已迫在眉睫。
由于對酒駕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強,很多酒后駕駛人員為了逃避責任,在交警檢查之前,棄車逃跑。這種行為致使民警不能在第一時間對酒駕人員進行酒精含量檢測,不能掌握足夠的證據,對執法帶來一定的困難。
在喝酒之后,人體內的酒精濃度會在達到峰值之后,隨著體液排出體外,從而減少體內的酒精濃度[1]。所以,民警在對酒駕人員進行檢查時,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對酒駕人員進行酒精含量檢測。為了能夠逃避處罰,有些酒駕人員利用這一點,故意拖延時間,不讓民警進行檢測,導致民警不能在第一時間拿到準確的證據,不能正常執法。
由于在醉酒之后,不能正常支配自身的行為意識,因此在遇到交警檢查時,往往會發生一些無理取鬧,尋釁滋事的行為發生。例如,對民警進行辱罵、推搡等行為,對現場執法帶來的很大的困難。民警在處理這一行為的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帶來很多麻煩。
由于一些民警缺乏相關的現場處理經驗,對相關的法律法規掌握不熟練,導致在進行現場執法的過程中,容易被酒駕人員鉆了執法的空子,致使執法的力度不強。此外,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不能為現場執法提供足夠的法律依據,也對酒駕的現場執法操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首先,在酒精的作用下,人的意志力下降,不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意識,很容易引起過激行為。此外,隨著國家對酒駕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強,很多酒駕人員為了逃避處罰,對交警的檢查帶有很強的抵觸情緒,導致不能配合正常執法。除此之外,酒駕人員的法律意識淡薄,存在僥幸心理,以為不配合執法,阻礙正常檢測,就能逃避法律責任。
全面提高執法人員自身的綜合素質,是提高有效執法能力的關鍵因素。首先,民警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在執法過程中,民警要注意在執法過程中使用規范的語言和語氣,提升駕駛人員對執法人員的理解,并積極配合民警的正常執法[2]。民警在執法現場要提前準備好設置裝備,及時收集證據并進行詳細的記錄,以便作為正常執法的有效依據。對于不配合執法的行為和人員,民警要依法采取強制措施,確保執法的正常進行。其次,要加強執法人員對法律法規條款的學習,提高法律素質。相應的法律法規是保證執法人員進行正常執法的首要保障。對于一些不配合執法的酒駕人員,民警可以運用相關的法律條款進行現場處置。
對酒駕人員的現場處置困難的主要問題就是因為沒有系統的法律法規作為執法依據。現行的法律規定中雖然設置了一定的條款,但是對于具體的實時操作方法等缺乏一個統一的規定,因此對現場處置執法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建立完善的交警執法方面的法律法規體系,制定詳細的酒駕現場處置的條款,為民警進行正常的現場執法提供法律依據[3]。
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減少酒駕行為,是解決酒駕處置難問題的根本所在。首先,相關部門要加強法律宣傳,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識,并讓人們充分意識到酒駕行為對社會和家庭帶來的危害,從根本上杜絕違法行為的發生。此外,交通執法部門還要聯合相關的新聞媒體,對妨礙執法的行為進行真實、客觀的報道,對不配合執法的經典案例加大宣傳力度。為了對酒駕行為起到警示作用,對處罰結果進行及時報道,取得人們的理解,減少執法阻礙[4]。
綜上所述,提高對酒駕人員的處置效率,單靠民警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更加重要的是,要加強輿論宣傳,提高人們對酒后駕駛行為的危害的認識。此外,還要借助人民群眾的共同力量,對酒駕行為進行監督,減少酒駕行為的發生,從根本上解決酒駕人員處置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