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曉暉
浙江省瑞安市公證處,浙江 瑞安 325200
對于公證法律服務體系而言,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歷史文化條件下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從當前國內現行的公證法律服務體系來看,《公證法》的頒布與實施為公證法律服務提供了保障和依據。同時,國內開始試點實施公證參與司法輔助試點,從效果來看非常的顯著。
2018年1月23日,“廣州市公證處司法輔助中心”揭牌儀式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現場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與司法局之間就《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廣州市司法局關于開展公證參與人民法院司法輔助事務試點工作合作框架協議》(以下簡稱為《協議》)簽署了協定,目的在于全面推進本市公證法律服務與司法輔助事務之間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積極而又穩妥地開展司法事務。根據上述《協議》,公證機構主要在人民法院以下工作環節提供法律服務,其中包括調解、送到以及調查取證和保全執行等。實踐中,公證機構受托于人民法院,在組織機構業務范圍以內最大限度地協助人民法院完成審判任務,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在多元化矛盾與糾紛問題解決機制建設過程中的保障與推動作用,同時對于減輕法院司法輔助工作壓力以及提高司法公正和效率,具有非常顯著的成效。通過本次試點,筆者認為公證參與司法輔助事務,可以充分發揮公證法律制度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完善以及改革中的重要職能,同時也是共建共治以及共享社會格局構建的一次重要嘗試,為此需加強領導以及積極支持人民法院、司法局等單位做好公證參與法院司法輔助事務試點工作。
從法理學的視角來看,公證參與司法輔助事務是一次重要的司法改革探索,其旨在預防以及化解各種社會矛盾,推動全社會各類糾紛化解,在優化資源配置以及促進其高效利用方面起到了非常顯著的作用。從這一層面來講,人民法院應當不斷加大司法輔助力度,探索和創新公證與司法之間的合作關系,使合作協議能夠有效地落實到實處,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一種可復制且在全國范圍內能夠廣泛推廣的一種公證參與司法輔助事務“經驗”。通過公證法律服務體系的完善建設,加強公證與司法之間的協作,使公證參與司法輔助,以此來提高司法公信力,讓廣大人民群眾在各類案件中都能夠切實感受到正義、公正和公平。從司法實務的視角來看,公證參與司法輔助事務是現代法律服務體系能夠更好滿足群眾需求的重大創舉,同時也是深化司法改革以及綜合配套體制完善的必然要求。通過司法與公證機構的優勢互補以及團結協作,立足于現階段司法改革現狀和要求找準契合點,從而全面推進我國公證與司法輔助事務之間的對接。
基于以上對現階段國內公證參與司法輔助事務試點及其意義分析,筆者認為人民法院與司法局之間應當建立長效的協作機制,并在此基礎上成立公證處司法輔助中心,這既是公證參與司法輔助事務的重要表現,同時也標志著國內糾紛解決體制改革的深化。在未來發展過程中,還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細化。
第一,深入研究新業務發展趨勢和動向,優化工作開展環境條件。在完善公證法律服務體系以及全面推進公證參與司法輔助事務過程中,應當進一步拓展新業務,做好公證服務向前與向后延伸工作,以此來有效實現公證單一職能的綜合性轉變。同時,還要不斷優化新業務實施環境條件,進一步推動我國公證事業的建設與發展。在此過程中,無論是公證機構還是司法行政機關,均應當加強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新的科技手段來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務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健全和完善公證管理與辦證系統。同時,還要實現各部門之間的信息資料共建共享,建立人口、誠信以及違法犯罪和婚姻登記信息共建共享機制,確保公證調查核實路徑暢通性;這有利于減輕主體舉證負擔,對于消除各類社會矛盾和減輕辦證壓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對公證性質進行重新定位,加快改革步伐。在當前公證參與司法輔助事務下,我們應當理順機制和體制內容,完善管理模式和確定公證法律服務收費標準。同時,還要平衡公證人員的權責利三者之間的關系,并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機制,其中需重點考慮公證人員的執業風險。此外,還要加快改革步伐,去除公證不利因素,盡快出臺公證參與司法輔助事務的配套措施,從而重拾公證信心。
總而言之,公證法律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并非一蹴而就的,其涉及到諸多單位之間的關系調整與影響因素,通過公證參與司法輔助事務的試點來吸取經驗和探索出路,同時這也是完善和健全公證法律服務體系的要求,對于促進國內法治社會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