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悅悅 王 寧
河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7
當受害人的權利受到侵犯時,在某些情況下,他的自尊心,精神狀況也會受到極大的損害,而通過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可以以金錢給付等物質彌補方式撫慰受害人,減輕起心理上、精神上的痛苦,使之精神狀況恢復到受損害之前的良好狀態。
在我國,精神損害賠償往往習慣性的包括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精神損害撫慰金,但在本文中所指的精神損害賠償僅僅指精神撫慰金這一種,是指賠償義務機關根據法律的規定,把對受害人合法權益造成的損害折抵成一定數額的貨幣,以向受害人支付貨幣的方式履行賠償義務。
精神損害的特征:主觀感受性、不可量化性以及附屬性。主觀感受性是精神損害區別于財產損害的主要特征,精神損失的本質內容是受害人的心理上的苦痛,并且即使是同樣的侵權行為,也可能因為每個人主客觀因素的不同,產生不同的效果,但是損害行為卻實際發生。不可量化性,精神損害難以具體估量,不論是法官,還是賠償機關相關人員因為主觀感受性的不同,都不能完全感同身受。附屬性,精神權利依附于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決定了精神損害具有附屬性特征。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受到非法侵害,進而造成公民的精神損害即肉體疼痛、精神痛苦。
在實際生活中的每個案子的主體、客體不同,對受害人造成損害的行為及損害程度也有所不同。我國法律規定,需要“造成嚴重后果”為構成要件,也就是嚴重的精神損害,目前我國法律在這方面并沒有詳細的規定。實際操作中,這一認定需要賠償義務機關、復議機關以及法院來認定,但是受害人、賠償義務機關、復議機關和法院的認定可能缺乏統一的判定標準,所以判定結果很難達到一致。因此,關于“造成嚴重后果”這一概念需要立法者在法律中在進行規定和解釋,或者由高院和高檢來公布典型案例指導各級部門,避免裁量權過大,同樣的案件在不同的地方得到不同的判決。
關于精神損害賠償的計算方法,《侵權責任法》以及我國《國家賠償法》中并沒有明確規定,而各個法官的標準也不同,這樣受害人的權益得不到最大程度的保護,震驚全國的聶樹斌案,聶父聶母申請的國家賠償中有高達1200萬的精神賠償,最終賠償決定中也只有130萬的精神損失,即使這樣,也已經創造出最高紀錄。
從受害人受到的精神損害程度來分析,刑事造成的損害后果更為嚴重。所以刑事或冤獄賠償標準比民事侵權賠償標準高,而行政或非刑事多是輕微違法或一般過失造成損害的,損害后果比民事侵權大多輕微一些,因此可以稍低于民事賠償標準,即精神損害的賠償標準由高至低分別應為刑事賠償、民事賠償、行政、非刑事賠償。
綜合研究實際案件,可以看出,對于精神損害嚴重性的認定,實踐部門基本遵循了基礎要件加生活要件的考量模式,采用這種模式,是為了尋求如“嚴重精神損害”這樣的法律中沒有明確規定的概念的解釋方法,這一模式還是較為合理的,可以作為考慮的因素在計算撫慰金時進行考量。
確定撫慰金數額,考量因素很重要,考量因素可以分為必要因素和酌定因素,與案件關聯性高,起決定作用的情節為必要因素,而案件中客觀存在,由法院靈活掌握,關聯性不高的情節為酌定因素。這些概念與刑法中的法官的量刑原則有一定的相似度。所以在考慮“嚴重精神后果”時,基礎要件加生活要件考慮因素是必須參考的。尤其包括侵權事實,羈押期限,受害人精神損害程度等方面。另外,還可以考量侵權機關當時的侵權行為,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年齡,性別,案件社會影響等等,最重要的是要在個案的基礎上進行考量。
以上是我對精神損害賠償的關注與看法,很多方面還需要認真探討,我會關注實際應用,加深理論分析,深化自己的認識,也希望國家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在理論和實踐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