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璐
湘潭大學,湖南 湘潭 411105
刑事訴訟的法理分析則涉及到對法理學概念的理解,國內外學術界對于什么是法理學的認識非常不統一,對于法理學的討論學術界有不同的意見,至今沒有統一的說法,在眾多學者中羅斯科.龐德對法理學的理解對我們深入理解法理學有一定的幫助,下面我將分析羅斯科.龐德對法理學的論述。從法理學的最廣泛的意義來說,這一學科仍然是指法律科學,這種概念的解讀是法理學最原始的意思,法理學有自己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有自己獨特的地位不是其他學科的附屬品。龐德認為法理學主要研究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什么是“法律”是法理學研究的內容;第二,“法理學”要研究法律的目的。第三,“法理學”要研究法律的價值,第四,法的理論體系也是法理學研究的內容。
下面我們對新《刑事訴訟法》的法理蘊含進行分析,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在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學者認為,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應當盡量保持一樣的地位,不能忽視任何一方,對此我國《刑事訴訟法》中對這兩者的規定也理當毫不例外,以對立統一原理為基礎也體現在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刑事訴訟法》和聯合國刑事司法準則的某些規定中,比如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都有一些規定是以該原理為基礎的。1979年通過的《刑事訴訟法》雖然規定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證人、被害人的人身權利,但是在重懲罰、輕保護的司法理念下,保障的條文很少,力度很弱。1996年《刑事訴訟法》對其雖有所增強,但是仍顯不足。與之相比,新《刑事訴訟法》則增加了關于“尊重與保護人權”的規定,如在我國的新《刑事訴訟法》中的第二條規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權”,第五十條規定了在完善非法證據排除制度這一條款中增加了“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第五十四條、第八十三條,九十一條等法條都體現了保護人權的內容。懲罰犯罪是刑事訴訟法應該追求的目標,只有懲罰犯罪,打擊違法犯罪分子,才能維護社會秩序,但是在懲罰犯罪的同時,人權的保障也很重要。
辯護權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的、重要的權利,在刑事訴訟的過程中,承擔控訴職能的公安機關和檢察院具有天然的優勢,有資金、技術的支持,擁有專業的技術人才,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則活動受到限制,還要接受檢察機關的訊問,處于弱勢地位,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辯護權,防止控方濫用權利,新《刑事訴訟法》也進行了一些規定,如通過擴大律師的辯護權范圍,如除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恐怖活動犯罪案件、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以外,在偵查期間,只需持憑“三證”就有權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且會見不用偵查機關批準并且律師在會見時,不被監聽,這是通過對辯護律師的尊重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辯護權。新的《刑事訴訟法》也增加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請法律援助的范圍,由開始的只有可能判處死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才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擴大到可能判處無期徒刑的被告人、嫌疑人也可以申請法律援助,享有法律援助的受辯面大大擴大。如由只有在刑事訴訟中加大對辯護方的保護,才能防止不適當的追訴手段,防止產生訴訟暴力和不人道的追訴,創造一個公平、正義的訴訟環境。
公正是社會所要追求的目標,公平、公正是整個社會的首要價值,是衡量社會進步與否的重要指標,在刑事訴訟的過程中也要追求公平與正義,只有創造公平正義的環境,才能使刑事訴訟法得到良好地實施。提到公正必然伴隨著另一個詞效率,只求一方面,不顧刑事訴訟的效率,就會導致司法資源的浪費;如果,不注重公平,只追求效率,就會忽視公平甚至導致冤假錯案,在訴訟的過程中,正確地把握和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是比較重要的。與其他大多數國家程序性的內容相比,我國1996年《刑事訴訟法》的全部條款比較簡約,但是少數程序在實踐運用中顯得比較復雜,訴訟效率比較低下。為改變此現狀,新《刑訴法》對某些程序性規定做了壓縮或者去繁就簡,以便較好地實現刑事訴訟在以公正優先的前提下,兼顧效率。如在刑事訴訟中通過設置簡易訴訟程序來減少訴訟成本,通過減少訴訟時間,減少人力、物力的消耗,來提高訴訟效率。
新的《刑事訴訟法》相比之前的《刑事訴訟法》在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人權保障、辯護權的保障、提高刑事訴訟的訟效率三大方面都有所改善。通過新增的法條、修改法條等方式來保障這三個方面。了解掌握這三個方面的內涵,有助于我們對新《刑事訴訟法》的掌握、了解與運用。
[ 注 釋 ]
①春津.人權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22.
②代社會科學大詞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33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