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國鋒
江蘇正太和律師事務所,江蘇 無錫 214000
從2012年開始如截止到2016年底,僅法院在全國范圍內所受理的各種知識產權相關的案件達到80多萬件,而其中能夠審理完成的占據9成以上,應該說,全國知識產權法官并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卻有如此高的審結率。說明我國在知識產權司法體系方面日益完善。
我國逐步在全國進行知產試點改革,如在北上廣三地推行的專門性知識產權法院的建設,在江蘇等省份推行專業化審理的審判機構的建設。北京、上海、廣州開始設立專門性的知識產權法院,在江蘇等7個省設立10個跨區域管轄專利等技術類案件的知識產權專門審判機構(知識產權法庭),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審判機構的專業化發展,同時也會促進推進審判人員專職化及審判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在全國法院推行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審判“三合一”,能夠更好地促進司法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從而提升知識產權的審判效能,對權利人更好地司法救濟。
并在此基礎上確立了一些基本的司法政策,如司法主導、審判中心,分類進行和比例協調等。設立了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研究中心和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案例指導研究基地、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國際交流(基地、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與市場價值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障科技創新研究基地,對實踐取得的新成就、新思路進行總結,同時對知識產權審理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反思與總結教訓。制定了《關于審理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等多個涉知識產權司法解釋和司法政策性文件,首次發布《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綱要(2016-2020)》,加強對審判實踐的指導,以更加確保知識產權具有保護智力創造成果的重要意義。同時諸多司法文件的出臺,也有利于司法審判統一裁判尺度,更方便下級法院審理案件,確保案件的科學審理。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主要缺陷在于:
主要是因為知識產權涉及的問題較為復雜,在專業性問題上也愈加明顯,法律關系和專業都不是一般案件所能比,而在知產侵權訴訟中也涉及的訴訟保全和行政訴訟程序也比較復雜。
知識產權案件本身標的額較大,無論是案件受理費還是律師代理費都不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此外,知產案件也會涉及一些其他的費用,尤其是權利人申請訴權保全花費的金額巨大,同時行政訴訟也會產生不必要的費用。在舉證上權利人存在一定難度,本身知產案件證據具有復雜性,且對專業證據的技術性要求比一般案件要高,對于受侵害人來說,證據采集往往在侵權人的手中,還可能在司法與行政等不利于權利人調取的機關。導致了權利人在舉證上具有一定的難度。
盡管知識產權標的額大,但在實際的審判中,卻并沒有得到最終大額的賠償,主要原因是知產舉證難,勝訴的幾率不高,且即使權利人獲得勝訴,由于賠償標準的難以確定,其知產本身體現的價值不好估量。
對在北上廣三地知識產權法院的發展進行總結,對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針對性的提出對策,以對其他地區設立知識產權專門法院提供發展借鑒。在遵循知識產權在時間,專業性,周期長的基礎上,在參考北上廣三地的實踐經驗,在其他地區逐步設立知識產權法院試點。
知識產權本身具有著諸多的特點,比如具有地域和時間上的不同,因此應該更具知識產權的特點建立相應的知識產權的訴訟程序和證據規則。更好地引導當事人進行訴訟,同時,對舉證責任的倒置應該謹慎視之,對于應當由侵害人舉證倒置的予以明確界定,此外,由于知識產權更多設計證據保全,也應當完善與此相關的證據保全的制度和種類,更具不同性質的知識產權案件明確界定不同的證據效力和司法鑒定問題,以更好地適應當事人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程序與證據訴求。
黨的十九大對司法審判有了新的部署安排,尤其是八個本領的要求,著力促進知識產權審判體制的健全,知識產權隊伍的正規化,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專業化發展,使得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僅適應社會經濟的要求,同時為形成符合中國特色新時代經濟的知產保障機制。建設一支專業基礎扎實,對黨忠誠,服務人民,顧全大局,且具備國際格局的知識產權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