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伊
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遼寧 沈陽 121000
民事訴訟是公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主要手段,民事訴訟的存在,體現了我國依法治國理念。在人們利用訴訟這一武器的過程中,有部分人員通過訴訟惡意的侵害他人的權益,這一行為擾亂了社會秩序,同時也對司法資源造成了浪費。總而言之,惡意訴訟問題的存在,是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必要解決的問題。
在對惡意訴訟的危害進行分析之前,應先了解何為惡意訴訟。所謂的惡意訴訟,就是指在民事訴訟領域內,行為人為了追求不法目的,以合法形式提起訴訟,從而損害他人合法權利的行為。惡意訴訟屬一種新型的侵權行為,源于禁止權利濫用原則中的濫用訴訟權能。
在國家依法治國過程中,為了確保公民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維護,國家對民事訴訟十分重視,在民事訴訟過程中,部分訴訟人自身的權益并沒有受到侵害,其之所以提出訴訟,是希望通過訴訟來獲利,通過法律手段的應用來侵害他人的權益,這樣的情況,導致訴訟成為了獲取利益的工具,嚴重侵犯了我國相關法律,同時也對社會秩序、社會安定造成了不利的影響[1]。
在對惡意訴訟問題進行分析中可以發現,這一訴訟的提出,其根本目的并不是為了維護訴訟人的合法權益,而是為了侵害他人的權益從而實現自身獲利的目標,在這樣的訴訟案件處理過程中,法院等相關部門需要進行調查取證,需要進行訴訟審理,此過程中耗費的司法資源較多,而且這些資源的應用都是無用的,是平白浪費的,這樣的情況對我國司法資源的合理應用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訴訟是我國公民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主要手段,當公民在訴訟過程中出現目的不純,將訴訟作為自身獲益的工具的情況下,惡意訴訟問題出現。惡意訴訟問題的危害是不容忽視的,所以說,為了對惡意訴訟問題進行規制,就必須要針對惡意訴訟來構架刑罰體系。在刑罰體系構建過程中,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經濟處罰,一方面是刑事處罰。在經濟處罰過程中,主要是對提起惡意訴訟的當事人進行經濟處罰,惡意訴訟中的權利受侵一方,可以提出賠償要求,惡意訴訟當事人進行經濟賠償。在部分惡意訴訟案件中,惡意訴訟當事人的經濟條件突出,財力雄厚,所以對于這一類當事人來說,經濟賠償是微不足道的代價,并不能打消其惡意訴訟意識。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對于這一部分惡意當事人,在處罰過程中應采用刑事手段。也就是說,對有關的法律內容進行延伸,如“侮辱誹謗罪”,通過對這些法律內容的延伸,來將惡意訴訟侵害的權益納入其中,這樣一來,惡意訴訟當事人就觸犯了法律,需要承擔法律規定的刑事責任。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實現對惡意訴訟問題的規制,減少惡意訴訟問題的出現。
在公民應用訴訟手段維護自身權益過程中,是需要繳納一定的訴訟費用的,為了使更多的基層公民能夠運用其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國家在2007年的時候,推出了《訴訟費用繳納方法》,在此《方法》中,明確規定了訴訟當事人需要繳納的費用,這一費用標準與以前的費用標準相比較明顯降低,這一情況為基層公民更好地應用訴訟武器維護權益提供了便利,但與此同時,也為惡意訴訟的提起提供了便利[2]。面對這一情況,在對惡意訴訟問題進行規制過程中,應該從訴訟費用入手進行規制。當確定訴訟為惡意訴訟之后,應剝奪其享有惠民低額的訴訟費用權利,要求惡意訴訟案件當事人繳納雙倍的訴訟費,或者是按照訴訟價值來進行階梯性的收費。通過對惡意訴訟費用的提升,可以實現對惡意訴訟的打擊,當惡意訴訟中所獲取的權益不夠繳納訴訟費用的時候,相信很多抱有惡意訴訟念頭的公民會打消這一想法。這樣一來,惡意訴訟案件就會逐漸地減少,惡意訴訟問題的危害會逐漸地降低。
綜上所述,在我國依法治國過程中,訴訟是公民維護自身權益的主要手段,在對訴訟案件進行處理過程中,法院必須要對案件是否是惡意訴訟進行判斷,若是確定訴訟案件為惡意訴訟,那么法院則應從訴訟費用、訴訟處罰等方面入手,對提起惡意訴訟的當事人進行依法懲處,通過嚴厲的打擊,可以避免惡意訴訟的進一步擴大,減少惡意訴訟案件,既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同時也有利于保障法律權威性,所以說,在惡意訴訟案件增多的情況下,國家相關部門應對此予以重視,同時應采取有效的手段進行遏制。